日前,由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以下简称科普法)已于公布之日起施行。
新修订的科普法在新增的“科普活动”一章的第三十一条和第三十二条中都明确要求,要推动新技术、新知识的传播与推广以及针对新技术领域重大科技任务,“在符合保密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可以组织开展必要的科普,增进公众理解、认同和支持”。
可以认为,在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部署与推进的过程中,需要适时地开展科普工作,因为公众往往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存在着刻板印象与神秘感,它们往往距离日常生活很远,且利用其所开展的研究也往往是常人难以理解的,因而更加需要开展科普,一方面在于“祛魅”,另外一方面在于拉近它们与公众距离。
让人欣喜的是,由中国科协科学技术传播中心出品,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央视纪录频道与中央新影集团发现纪实传媒联合制作播出的系列科学纪录片《打开宇宙之门》就是这样一种尝试和探索。
对于科研人员来说,这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可以作为人类开启宇宙大门的钥匙,它们可以创造更高能量、更大密度、更高强度等极限研究条件,以帮助科研人员完成相关实验,获得新发现,在宏观和微观等层面上推进人类的科学认知。因为这些重大科学基础设施可以是能看到亿万光年之外的望远镜,也可以是能洞察复杂微观粒子的显微镜,而依托这些基础设施开展科普应该成为一个重要方向。
《打开宇宙之门》系列科学纪录片从我国77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选择10种装置,从地下到深空,从宇宙到粒子,从宏观构造到微观研究,通过每集5分钟的视频为公众带来了一场深入浅出的科普盛宴。纵观这个系列纪录片,我们可以发现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聚焦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推动科技资源科普转化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多方面的集大成,包括支撑科技事业发展的人力、物力、财力等科技投入资源,也包括科研成果、科技创新产品和人才等科技产出资源,还包括投入和产出过程中的环境资源以及设施运行的环境资源等。而这些资源都应该成为科普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科普,让公众深刻理解科技资源,对科技创新形成更理性的认知。从科技创新的角度来说,这样的科普也有助于树立抓科普就是抓创新,抓创新必须抓科普的理念。通过把科研做成科普也有助于反哺科技。如果说科技创新是高峰,那么科学普及就是高原,只有厚植高原沃土,科技创新的高峰才会更加雄伟,因为高峰必然立于高原之上。
小切口讲述宏大的科学故事
我们常说科学需要讲故事,科普就是讲好科学的故事。但是讲故事也有不同的框架,除了选择宏大叙事,我们还可以选择小切口,因为“细节的真实能显著地增强作品带来的沉浸感”。甚至每一个主题里都有非常细节的描述和呈现,这既实现了场景化的科普,也构建了科普化的场景。因为对于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而言,它所处的场景本身也是一种科普资源,而如何通过镜头把这种场景展示出来则考验讲故事的方法与技巧。这个系列的纪录片并不是照本宣科,也没有强行灌输一些科学知识,而是带领观众在镜头的引导下一起去探索,期间还不失时机地穿插一些科学内容的讲解,从而让冰冷的“大家伙”变得有温度起来,在给观众带来非凡视觉体验的同时,也有效地传播了相应的科学内容,实现了有意瞄准,无意激发。这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宏大叙事的框架,但是却有可能实现更宏大的目标,那就是并不是单纯地传播科学知识,而是让观众体会到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
用大众话实现了大众化
虽然名为系列科学纪录片,但是从单期5分钟时长上来说,它更类似于当前公众更愿意浏览的短视频,因为短视频已经成为公众获取科技信息,甚至可以说绝大多数信息的重要渠道。而优质的科普内容要直达目标受众,可能也必须要考虑节目时长的问题。当然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做到守正创新,一方面要确保内容的科学性和精确性,另外一方面也要采用公众能够普遍接受的各种形式、平台、渠道等等对科学内容进行传播,创新创作理念,创新表达方式,创新传播渠道,否则再好的内容也有可能会曲高和寡,难以奏效。与此同时,该系列节目也力求语言阐释通俗易懂,再辅以必要的画面,从而实现了科普语言与科普呈现的有机融合,用公众能够理解的语言解释了相对复杂的科学问题,但是也没有为了通俗而降低语言的水平,导致庸俗以及流俗的情况出现,从而在大众话语的加持下实现了科学的大众化。
始于颜值,敬于“言值”,合于“研值”
从颜值方面来说,《打开宇宙之门》纪录片中某些具有冲击力的视觉呈现能够瞬间满足观众的情绪价值——宏观尺度的宇宙结构,微观尺度的分子结构,进而实现了节目的功能价值。增加爱因斯坦做主讲人,在“咚咚咚”敲黑板仪式感中增加科学原理的趣味呈现,传达中给大众带来新奇感。
从言值方面来看,通过打比方、举例子等方式把抽象的科学具象化,促进公众对科学的理解,做到了硬内容的软表达以及深内容的浅表达。
从研值方面来说,它在“最大程度上保证精确性的前提下,传递了尽量多的信息”,而且实现了“把科研做成科普,把科普做成科研”。
(作者系中国科普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
下一篇:返回列表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与科技网无关。科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