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科技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万尾中华鲟今天“回家”

来源:中国科普网 字号: [ 大 ] [ 中 ] [ 小 ]

中国科普网讯(记者 吴桐)4月10日上午,在湖北宜昌长江珍稀鱼类放流点,一万尾“子二代”中华鲟被放归长江。

这是由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湖北省宜昌市人民政府、中国三峡集团主办的2021年长江三峡中华鲟增殖放流活动。此次中华鲟放流是《长江保护法》和“长江十年禁渔计划”实施后三峡集团开展的首次大规模放流活动,延续“中、青、幼”相结合的科学放流策略,放流“子二代”中华鲟1万尾,放流总体规格在去年的基础上再创新高,为促进中华鲟自然种群恢复创造有利条件,以实际行动助力《长江保护法》落地见效。

中华鲟是地球上最古老的脊椎动物之一,距今已有1.4亿年历史,是长江珍稀特有鱼类保护的旗舰型物种,具有重要的科研、生态等价值。1988年,中华鲟被中国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010年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极度濒危物种。

“实施中华鲟保护,是三峡集团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持续在共抓长江大保护中发挥骨干主力作用的具体体现,也是三峡集团贯彻落实《长江保护法》,积极服务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推动长江流域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重要举措。”中国三峡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雷鸣山表示。

自1984年首次放流中华鲟以来,三峡集团至今已连续实施了64次中华鲟放流活动,累计向长江放流中华鲟超过504万尾,其中放流“子二代”中华鲟4万余尾,为补充中华鲟种群资源、实现中华鲟可持续繁衍生息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次放流的中华鲟当中,有来自2009年和2011年繁殖的“子二代”中华鲟各8尾,它们不仅佩戴了常规的“身份证”——声呐标、PIT标和T型标,还首次成批量地打上了卫星标记,通过这种复合型标记的方法,实现放流中华鲟沿江洄游和海洋运动路径监测。

经过多年人工繁育与技术攻关,目前三峡集团掌握了完善的中华鲟人工种群梯队,建立了覆盖亲鱼培育、催产繁殖、梯队建设等全生命周期保护体系,为中华鲟种群的复壮奠定了基础。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与科技网无关。科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