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时报记者胡利娟
草种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是国土绿化和农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事关国家生态安全、食物安全和美丽中国建设。
12月27日,国家林草局草原司司长李拥军在该局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说,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林草局高度重视草种业发展,从草种质资源保存利用,优良品种选育培育,草种扩繁生产等多个环节全面发力,扎实推进草种业高质量发展,优良草品种选育和草种生产能力稳步提升,草种自给率逐步提高。2024年,我国各类草种产量超过7万吨,进口草种6.62万吨。
在加大草种业科研攻关力度上,积极配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启动草种科研攻关项目,立项资金超过10亿元。依托重点龙头企业,聚焦生产和应用实际需求,带动科研院所开展优良草品种选育、大规模扩繁和生产技术革新等研究。会同科技部门,将牧草优异性状形成分子基础、耐盐耐旱草种质选育等研究内容列入“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启动“草种优良品种选育”应急科技揭榜挂帅项目,投入中央资金超过1000万元,扶持研发团队针对羊草、披碱草、野牛草等10种具有一定科研基础的草种开展科技攻关。
在提高草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水平上,编制《全国草种质资源普查实施方案》,启动草种质资源普查。在内蒙古、青海布局建设以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为主的国家林草种质资源设施保存库分库,启动国家草种质资源异地保存库建设。确定了30处国家草品种区域试验站。积极推进国家级草品种审定,聚焦生态价值和饲用价值,陆续审定通过4批59个国家级草品种。
“尤其是在中央资金支持和带动下,各地林草部门积极推进草种繁育基地建设”。李拥军称,截至目前,各地已建成并达产的生态修复用草种繁育基地面积近60万亩,年产草种近2万吨。已形成青海20万亩披碱草种子、内蒙古10万亩羊草种子等大规模优良乡土草种扩繁基地。涌现了蒙草集团、三江集团等龙头企业,以及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羊草小镇等亮点项目。
李拥军透露,近期,国家林草局正在会同有关部门启动草种繁育示范基地建设,支持各地布局建设一批具备现代化生产水平的草种生产基地,带动我国草种生产能力提升。预计2025年,各地草种繁育基地达产面积将增长到80万亩以上,可用于生态修复的草种生产总量有望超过3万吨。
总体来看,虽然我国国产草种生产供给能力有所提高,但依然不能完全满足草原生态修复、草牧业发展和城乡绿化的用种需要。下一步,国家林草局将着力解决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鉴定评价、草品种选育、草种生产等各环节存在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破解草种业发展难题。
同时,还将重点强化草种生产推广工作。积极扶持草种业龙头企业发展,强化草种企业与科研机构联合开展科技创新,深挖企业创新潜力,更好促进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强化政府部门在搭建合作平台、完善支持政策和草种执法监管方面的职责作用。构建“产学研、育繁推”一体化草种业发展体系,整合各方力量,形成推进草种业高质量发展的合力,促进草种业高质量发展。
上一篇:卒中预防为先,诊疗手段不断创新
下一篇:返回列表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与科技网无关。科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