蜿蜒流淌的松花江,在气温骤降的寒冬里,放慢了奔流的脚步,宽阔的江面上凝固起厚厚冰层。这是大自然最好的馈赠,也是哈尔滨被誉为“冰城”的原因之一。每年“大雪”节气过后,当冰层长大到30厘米时,松花江便迎来繁忙的采冰季。采冰是一项精细的工作,根据用冰的规格,富有经验的采冰人员会在冰层上按照长1.6米、宽约0.8米的尺寸画出开冰线,用冰锯将冰层切割成棋盘格一样的方块,由采冰工人用冰镩子沿着缝隙将冰块一个个分开。这些每个重约700斤的冰块,将通过传送带和叉车转乘运冰车到用冰现场。
冰与人的生活关联密切,文化底蕴深厚。据史料记载,中国最早采冰活动始于夏商周时期,距今已经有3800多年的历史,哈尔滨人采冰则始于金代。古人采冰,主要是把冰放到地下的冰窖里储存起来,等到第二年夏天时用于降温消暑、防腐保鲜,以及制作冷食之用。战国时期的青铜冰鉴,就是盛放冰块的主要器皿,被称为“世界上最早的冰箱”。
采冰藏冰这项历经几千年的活动,反映出人们尊重自然、适应自然、乐观向上的文化和精神内涵。民间相传,古时候居住于寒冷地区的农夫或渔民,在冬季夜间捕鱼时需要照明工具,因没有灯罩,点燃的油灯常常被风吹灭,于是便就地取材,把水装进木桶等凝固成冰坨时,凿出空心,把油灯置入其中来实现稳定照明,这便是“冰灯”的由来。
久而久之,这种与生产和生活紧密相关的产物,以一种艺术形式在北方地区盛行起来。1963年元宵节的哈尔滨,人们利用日常生活中的“锅碗瓢盆”等简单模具,自然冰冻制作出千余盏冰灯和数十朵冰花,在公园内打造出“玉砌银镶”的梦幻世界。
1999年,第一届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在松花江上诞生,20多年来,一届一主题,年年有创新。今年,以“冰雪同梦 亚洲同心”为主题的第二十六届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将于近日开园,整体面积扩展到了100万平方米,刷新历史纪录。
在这片冰雪相生相伴的土地上,哈尔滨人用一块又一块晶莹剔透的天然冰块,构建起童话般的冰雪大世界,让水与冰、冰和灯在艺术的殿堂里完成不同形态的神奇蜕变。
上一篇:秦腔:飞扬八百里秦川
下一篇:返回列表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与科技网无关。科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