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耳叔叔:
您好!
我身边有很多“爹味”十足的人,无论我说什么,做什么,都会跳出来指手画脚指导一通,感觉很烦啊!在学校,因为我是8月底出生的,入学比其他同学都小一些,班主任开玩笑说我是班级小丢丢(小妹妹的意思),让大家要照顾好我。
班级的确应该有互帮互助的好班风,但也不能全班都在“帮”我——只要我哪里不对,会有很多同学跳出来指正、指责我。当然,我也获得很多“福利”,当我订正作业遇到不明白题目时,会有人站出来给我讲解,但那居高临下苦口婆心的语气实在让人受不了,真的是“爹味”十足。
节假日在家应该是放松的,我穿着吊带睡衣,就会被奶奶指责不像样子;喷一点喜欢的香水,家长就问我是不是谈恋爱了。
我实在受不了,这就是大家所说的“爹味”环绕立体声吗?我都快要崩溃了!到底“爹味”的人是啥样的心理?
杜群群(化名)
==============================
杜群群同学:
你好!
感谢信任,首先叔叔要表扬你,面对周围环境的不适,你能马上做出情绪上的反馈,并想寻求解决的办法。
我们先了解一下你说的“爹味”。“爹味”现象作为当下网络语境中的热门词汇,它通常指男性(亦不乏女性)在言行举止间流露出的类似父亲般的特质,这些特质包括但不限于过度的保护欲、强烈的控制欲,以及不容置疑的权威感。
值得注意的是,“爹味”并非男性专属标签。尽管该词最初多用以描述男性特有的行为模式,如过度自我、大男子主义等,但其内涵已逐渐泛化,涵盖了任何在人际交往中展现出类似“父权制”或“家长制”思维与行为的人。当女性同样以高高在上的姿态,表现出对他人事务的过度干预、支配欲旺盛时,她们的行为同样会被贴上“爹味”的标签。
生活中“爹味”行为常表现为对他人的过度指导与擅自决策,即便这些指导并未应对方之邀,且往往伴随着“你就应该这样做”的强制性意味。
例如,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不顾他人感受,直接给出自认为最优的解决方案;或在讨论场合,固执己见,拒绝倾听或尊重不同声音,展现出一种“我即真理”的傲慢态度。这种行为模式,实质上是对他人自主权与选择权的侵犯,容易引发矛盾与冲突。
“爹味”的动机更多源自个人的内在需求有意愿去关怀他人,但缺少同理心。他不同于说教,说教可能出于善意,旨在促进理解与共识;而“爹味”则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强制性的灌输与命令,忽视了接受者的需求与感受。
但“爹味”发声的人,也许自身有值得借鉴的经验。但“爹味”现象却让人反感,主要归因于彼此之间的沟通,包括思维模式与行为方式的差异。
与“爹味”人良好地相处,首先是接纳他们的指导,并真诚地表达感谢。然后在恰当的时候再说出此时此刻你的感受,尽量用同理心去表达。这样对方在了解你的不适后会逐步做出调整。只要你坚持同理心,一定会把身边人的“爹味”降低的。
大耳叔叔
==============================
案例反思
“爹味”常表现为过度干涉与控制欲。青少年在自我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渴望获得自主权与决策权,希望能够独立思考、自主解决问题。而“爹味”的言行往往使他们感到束缚与压抑,这种过度保护和不信任严重侵蚀了年轻人的自尊与自信。
另外,“爹味”还体现在居高临下对他人的消极评判与无谓批评上。面对诸多挑战与压力,与人交往更期望得到的是尊重、理解与鼓励。然而,“爹味”的言行却常常过于苛责,且缺乏建设性,徒增挫败感。
(作者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高级心理学教师)
青春的路上一个人独自行走,是否有很多心思无人倾诉,很多想法无人理解?那就给大耳叔叔写信3548004514@qq.com,我愿意成为你的朋友!
上一篇:国产自毁式注射器首次进入非洲
下一篇:返回列表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与科技网无关。科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