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生趣潭
应县木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佛宫寺内,始建于辽清宁二年(1056年),是世界上现存最高大、最古老的纯木结构楼阁式建筑,也是世界建筑史和文化史的一部传世杰作。它与意大利比萨斜塔(1173年)、巴黎埃菲尔铁塔(1889年)并称为“世界三大奇塔”。
应县木塔,即佛宫寺释迦塔,塔高67.31米,底部直径30余米,总重量为7400多吨,所用木料多达上万立方米。整个建筑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塔基分为上下两层,下层为正方形,上层为八角形。塔身呈八角形,外观五层六檐,实为明五暗四的九层塔。木塔的内部构造独特,通体由内8根外24根木柱组成双层套筒式结构,梁柱交叠,斗拱相连,刚柔相济,建构科学。全塔上下没有用一颗铁钉,全系木质构件互相卯榫咬合而成。木塔设计精密、建造宏伟、内涵丰富,融建筑、文化、宗教和艺术于一身,被赞为中国古代“最迷人的木构建筑之一”。
应县木塔的总高、檐柱高、塔身细长比、各层的面阔、斗拱的变化和立面比例等关键技术指标,经过了严密的计算,确保合理的结构受力。建造时,塔身立于坚实的基座上,工程地质条件非常好。底层的内槽和外檐角柱用双柱,柱间又以厚墙填充,塔身愈加稳固。内外两圆柱连接形成了柔性的空间体系,增强了抗震性能,是非常合理的高层建筑结构形式。木塔还设置有抗风、抗震和防扭转的斜撑与支撑构件。此塔屹立近千年,历经风雨、雷击、地震和战火而不毁,其杰出的设计与建造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应县木塔在建筑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世界上现存木结构建筑的一个典型实例,也是中国建筑发展史上较有价值的坐标,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木塔的设计科学严密,构造完美,巧夺天工,充分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水平和科技成就。诗人魏家萃有七绝诗赞曰:“榫卯连环塔九层,浑身上下巧无钉。神工鬼斧千年过,古邑珍奇举世惊。”
1966年,一位游客登塔游览,从三层佛坛座下,捡起一个花式银盒,打开一看,里面装着佛家七珍与佛牙舍利,一共35件,交木塔管理员保存。
1974年,由国家文物局古建专家祁英涛主持,对木塔的各层塑像自上而下检查残破状况,研究保护措施,意外地从四层主佛像腹内发现提取卷轴两件,一件为刻经,一件为绘画《神采药图》,后经清理又发现一批卷轴文物、刻经和大批辽代秘藏。研究确定,1966年发现的花式银盒,亦为四层主佛像所出。
后来,检查过程中,工作人员又发现二层主佛像被人撬开,从主佛像腹内取出佛经30卷,残卷两包……工作人员及时报案,抓获嫌疑人木匠王某,追回银盒、水晶石、水晶葫芦、沉香木及佛牙舍利等共计36件。
1977年,工作人员又在一层清理出佛经30卷、残卷12包、手抄本4包。至此,经过前后几次清理,共得佛牙舍利两颗、佛经75卷、佛画4幅、佛教七珍68件、残卷15包、手抄本4包。从木塔里共发现600多件文物,其中90多件辽代秘藏,以及三色彩印《释迦牟尼说法图》,都是辽代绝品,世界唯一。
应县木塔塔身内外悬挂52块牌匾和6副楹联,其中,“峻极神工”为明成祖朱棣亲笔所书;“天下奇观”为明武宗朱厚照所书。应县木塔无论从科技还是人文方面,对后人特别是青少年都很有教育价值。
2024年8月,全国青少年劳动技能与智能设计大赛在山西怀仁举办,与会专家学者专程前往朔州应县木塔考察,并将中国古建筑卯榫结构的发明作为青少年设计技能教育重点内容,继承传统,启迪创新。
(作者系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科技馆原馆长)
下一篇:返回列表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与科技网无关。科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