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花开遍地黄,纷呈灿漫满庭香。”每当金黄的油菜花盛开时节,人们仿佛置身于大自然绘出的色彩艳丽的油画中,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其实,在我国乡村振兴的广阔画卷中,油菜这一经济作物,在科技的加持下,正在成为农民发家致富的“金钥匙”。多功能利用技术让油菜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乡村繁荣奠定坚实基础。
产油量占据“半壁江山”
油菜是我国第一大油料作物,其产油量占国产油料作物的50%左右,在保障国家食用油供给安全和维护人民生命健康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双低菜籽油的饱和脂肪酸含量通常不超过7%,是所有植物油中饱和脂肪酸含量最低的。双低菜籽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如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等。其中油酸有助于降低胆固醇,亚油酸可以帮助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亚麻酸有助于大脑和视网膜的发育。
近年来,油菜科研工作者聚焦“提单产、扩面积、控灾害、优品质、增效益、促多元”六大重点任务,集成示范“中油杂501”“大地199”等高产高油多抗油菜新品种、配套高产高效生产技术、集成创制新装备,大幅度提高了油菜的生产效益。
通过低温冷榨等先进的加工工艺,生产出的高品质的菜籽油,可以在油中保留更多的植物甾醇、维生素E等营养成分,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不仅保障了国内食用油的供应安全,也为油菜种植户和加工企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
油菜苔成市场“香饽饽”
油菜苔具有高硒、高钙、高维C等特性,其中硒是人体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微量元素,有抗癌、增强人体免疫力、拮抗有害重金属等诸多作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油菜苔作为一种营养丰富、口感独特的蔬菜,正好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
在湖北恩施,采用菜苔专用油菜品种,建立了以高垄覆膜育苗移栽为核心的种植技术,亩产富硒油菜苔2000斤左右。菜苔采摘以后,4月份即可翻耕做绿肥,增加土壤有机质,大幅度提高了周年经济效益。
在油菜蕾苔期摘取主茎或分枝菜苔作为应时蔬菜或脱水加工蔬菜供食用,对菜籽产量没有影响甚至有增产作用。
在湖北建始,选用“大地199”“华油杂62”等油菜品种,因地制宜建立“油菜-夏玉米、油菜-高粱、油菜-大豆”等周年生产模式。通过配套免耕穴播、秸秆还田、化肥减施节本增效等技术和实行“菜油两用”“花油两用”等多功能开发利用,实现了油菜与多种作物生产周年亩产纯收入达2500元。
其中,菜油两用油菜品种“大地199”在油菜-大豆轮作示范中,每亩采摘300公斤菜苔后,实收菜籽产量在220公斤以上,平均每亩可为农民增收500元以上。
通过广泛宣传,市场化开发,富硒油菜苔产品已得到公众认可,市场需求量较大,一些地区的油菜苔已经成为市场上的“香饽饽”,产品供不应求,特别受广州、香港等一线大城市市民热捧,应用前景广阔。
饲料油菜助力畜牧业发展
油菜的多功能利用在畜牧业领域也大放异彩。饲料原料缺乏是我国发展畜牧业的主要问题之一,亟需找到一种高效、低耗、不影响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有助于农民增收的饲草供应途径。
我国每年生产高蛋白饲用菜籽饼粕约800万吨,是仅次于大豆饼粕的重要饲用蛋白源。饲料油菜及其配套种植与利用技术的出现,为缓解我国饲料原料缺口问题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案。
饲料油菜不与粮食争地,而且生长快、生物学产量高;营养品质佳,适口性好,饲喂效果优良;饲料油菜耐盐碱能力强,是修复盐碱地最有优势的大田作物,耐盐碱品种“华油杂62”“饲油2号”等品种,在浙江苍南盐浓度0.8%—1.0%的填海荒地条件下,仍能正常生长,亩产青鲜饲料3.09吨。
“菜肥两用”显双重功效
油菜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绿肥角色。油菜养分丰富,绿肥产量高于红花草等豆科绿肥1倍以上,油菜根系分泌有机酸,能使难溶的磷分解为易于吸收状态,而且种子价格低。
在湖北利川、宣恩、来凤和重庆酉阳等烟叶主产区,引进“大地95”等“菜肥两用”品种,采用“烟叶+油菜”轮作模式,春节前后采摘一茬菜苔,3—4月翻耕作绿肥。
翻耕后有效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疏松度,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既是良好的有机肥料,又是很好的土壤调节剂和土壤病菌的抑制剂,促进烟叶产量与品质可持续提升,发挥了油菜菜用、肥用双重功效。
“油菜花海”成热门景观
油菜花海已成为乡村旅游的热门景观。部分油菜新品种具有花色鲜艳、花期长等特点,在适宜的季节里,大片盛开的油菜花构成了一幅如诗如画的美景。
以油菜花海为依托,全国各地举办的油菜花节吸引了大量游客。游客们在这里赏花、摄影、体验乡村生活,带动了当地餐饮、住宿、娱乐等服务业的发展。
湖北省恩施市屯堡乡田凤坪村曾是国家级深度贫困村,在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的科技支撑下,探索出油菜生产与观花旅游相结合的农旅融合模式,发展“油菜+”乡村产业,打造的2000多亩峡谷“绝壁花海”景区,成为村民致富的“金坨坨”,连续3年被评为湖北省特色油菜花海,每年吸纳游客8万余人次,村民自产自销摊位及农家乐营业收入超过200万元,油菜衍生产业每年可带动全村增收300多万元,如今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村。这种以油菜为主题的乡村旅游模式,为乡村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也提升了乡村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作者梅德圣系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研究员)
作者简介:
梅德圣研究员长期从事油菜品种改良与良种繁育工作,在特异油菜种质资源和优异亲本系创制、高产优质多抗新品种培育、种子高效生产以及质量监控体系建立、新技术集成示范等方面做出了突出成绩。先后获科技奖励19项次,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含共同)发表论文30多篇,制定《油菜抗裂角性鉴定技术规程》农业行业标准1项。主持“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油菜产业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项目。
下一篇:返回列表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与科技网无关。科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