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时报记者项铮
在10月23日召开的第16届世界卒中大会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发布了一项中国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脑卒中研究TASTE-2,其中显示卒中再灌注治疗前给予脑细胞保护,可进一步提升疗效减少残疾发生。此项研究有望改写国内临床指南,进而有望改变国际临床诊疗行为。
大血管闭塞性的卒中危害大
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主任医师王春娟介绍,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是危害性非常高的一种卒中的亚型,起病凶险,致残、致死率更高。
据《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23)》显示,我国年新发卒中患者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占比约70%,而其中,又有约四成患者属于大血管闭塞型卒中。
“如果病人在家或者是在某些院外的场所,突发言语不能、肢体无力,且症状非常重,有可能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引起。”王春娟强调,此时最有效的办法是迅速拨打急救电话,让病人迅速转到能够进行再灌注治疗的医院。如果是大血管闭塞,尽可能到能够取栓的医疗中心就诊,这样患者获得尽早治疗的机会比较多,避免致残的可能性才会更大。
治疗方式
血管内取栓术(EVT)是近年来再灌注治疗的重要进展,可为约 70%-90%的大血管闭塞型卒中患者实现血流再通,但只有近一半的患者功能恢复良好。
目前国际指南普遍推荐,脑血管病人急性期进行灌注治疗,即在时间窗内尽可能早地给病人使用静脉溶栓药物。另外一种治疗方式是取栓治疗,尽早地把闭塞血管中血栓取出来,让血流复通,之后,脑组织获得再灌注治疗,致残几率就会下降。
王春娟介绍,再灌注治疗有很明确的时间窗限制。患者脑组织状态、血管循环状态不同,后期患者取栓以后,血流复通的状态也不同,产生的临床结果也并不完全一致。
根据国际“卒中治疗学术界圆桌会”的建议,脑细胞保护剂可减少缺血性脑损伤,尤其是在与取栓联合时可产生协同作用,各国科学界也都曾长期致力于研究卒中治疗的脑细胞保护剂。然而针对卒中复杂的病理生理机制,单靶点药物疗效有限,临床开发有较大困难。
近年来,多靶点脑细胞保护剂在临床上不断取得进展。此次世界卒中大会上,北京天坛医院发布了中国Taste-2研究的口头报告,该研究是目前国际上首个在再灌注治疗取栓人群里开展的结果呈阳性的脑保护剂研究。王春娟介绍,“期待未来研究的结果能够改写中国的临床指南,进而改变国际临床诊疗行为,让病人都能够获益。”
上一篇:地球的“保暖内衣”又变厚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与科技网无关。科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