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规则驱动到数据计算驱动,从绿色用能到未来零碳排放,技术创新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
9月27日至29日,在2024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来自23个国家和地区汽车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围绕“低碳转型与全球合作”主题展开深入探讨,描绘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线路图。
固态电池带来更多的惊喜
绿色低碳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方向,也是其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价值贡献。比亚迪首席科学家、汽车总工程师、汽车工程研究院院长廉玉波认为,对新能源汽车前沿技术发展的思考,应牢牢抓住绿色低碳这条主线,充分发挥新能源汽车作为能源终端的属性,推动车辆—交通—能源的清洁绿色发展。
相比燃油汽车,电动汽车的电池和电驱取代了发动机和变速箱,使动力系统的效率从40%提升到接近90%。作为电动汽车的核心,能源系统的高效化,是新能源汽车未来持续发展的关键,尤其是固态电池超长续航能力的技术突破,为行业带来更多的惊喜。目前,我国已经研制出充电5分钟行驶400公里,满电续航1000公里,零下20摄氏度续航零衰减的智能电池。这类智能电池技术,能够监测电池内部的电化学反应、温度、气体和使用信号,在电池开发阶段掌握电池内部全生命周期变化规律,并结合智能电池管理系统,实现对电池运行状态的精确预测和高效管理,极大提高了电池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朱棣文为与会者带来了一则好消息——一项针对燃料电池的技术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可通过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将氢气转化为电能,燃料电池的使用效率达到了88%。“这意味着可以把电能发送到需要氢气的地方,实现现场制氢,以减少氢气输送对管道的依赖,从而实现氢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规模化的推广应用。”朱棣文说。
当前,全球都在推进包括风能、光能、生物能、地热能等带来的多种可再生能源技术发展,绿色甲醇作为一种新兴的绿色能源的载体逐渐受到各国重视。吉利汽车集团CEO淦家阅表示,吉利已经掌握甲醇汽车的核心技术,实现产业化应用。“我们的技术团队还制定了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减排的目标及计划,通过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碳盘查、碳足迹、碳目标管理的智能化。”
轻量化智能化赋能新动力
智能化控制是未来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方向,在芯片、5G、大数据、AI等新技术的推动下,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其中包括各种智驾功能、智能座舱等。业内人士认为,神经网络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应用,让感知系统更加准确,通过数据的采集和快速运算,使车辆能够在雨水天气、夜间、下班高峰期等复杂的行驶环境下,实现更好的智能规划控制。
随着技术的迭代更新,新能源汽车正向用能高效化、运动域转型,加速汽车低碳化进程。尤其是在系统性设计方面,开始从单一的驱动效率转向整车能耗进行技术优化。这破解了之前通过不断增加电池,实现续航里程,带来的整车重量增加能耗变差的困局。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王超透露,研究团队正通过整车风阻、整车减重、整车能耗、整车运营等系统性目标的设计,推进新能源汽车的节能低碳。“通过系统管控,可以实现1度电跑出10.73公里的目标。在不增加续航的情况下,每辆典型A级车辆电池用量减少15kWh,车体的重量减少约23公斤,整车节省的空间达到了100升以上。”
充电设施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针对纯电动汽车的新换电、大功率充电、自动充电等新技术加速迭代更新,统计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在充电领域深化应用。截至目前,我国开展了40多项国家重点项目研究,助力突破充电领域的核心技术瓶颈,最新研发的超级充电桩的最大输出功率已达到1000kW。
上一篇:飞行汽车离我们还有多远
下一篇:返回列表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与科技网无关。科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