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科技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第27届北京科技交流学术月开幕

发布时间:2024-10-15 05:53:15 来源:中国科普网 字号: [ 大 ] [ 中 ] [ 小 ]

科普时报记者张英贤

10月12日,以“高质量凝聚科技人才 数字化赋能战新材料”为主题的北京科技交流学术月开幕活动暨数字化赋能战略性新兴材料交流活动在中国建材总院举办。

在北京科技交流学术月开幕活动上,中国建材集团总经理助理、中国建材总院党委书记、董事长郅晓致辞表示,本次活动旨在高质量凝聚科技人才,促进数字化与材料学科的融合,展现科技创新的成果和未来展望。近年来,中国建材总院在北京市科协和朝阳区科协的指导下,建立了院士专家工作站,引进多位国内外院士,显著提升了科技创新实力,通过与各界紧密合作,将继续推进材料领域的原始创新。

北京市科协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李静海在活动上致辞。李静海强调,北京市科协作为北京地区科技工作者的群众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一是夯实基础,推动学术交流策源科技创新。二是搭建平台,促进青年科技人才成长成才。今年北京科技交流学术月整体安排中单独设立了青年活动,未来也将面向青年科技人才搭建更多交流平台,不断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三是发挥作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下一步,北京市科协将引领各类组织做好“四个服务”,团结和带领首都广大科技工作者,在推进首都高质量发展上有更大的作用。

据悉,北京科技交流学术月自1998年创办以来,每年举办一次,已连续成功举办26届,是北京市科协最具代表性的学术交流品牌活动,为繁荣首都学术氛围、推动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第27届北京科技交流学术月将围绕“人才荟萃 学术筑基 创新引领”的主题,进一步加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汇聚人才资源,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助力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会上,北京市科协常务副主席李昕介绍了第27届北京科技交流学术月情况。李昕表示,今年的学术交流月呈现以下3个方面的特点。一是要突出前沿性的探索,领域上更加侧重于前瞻性、引领性,形式上更加侧重于学科的交叉和国际化。二是突出多主体的联动。三是突出发挥青年人才的作用,鼓励青年人突破学科的边界,开展跨学科交流。

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建新作了“新材料智能技术”为主题的报告。谢建新院士表示,新科技时代下,新材料与智能技术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全球范围内对大数据在新材料研发中的作用以及人工智能与材料科学融合潜力的研究和应用进展显著。大数据驱动新材料研发已成为共识。谢建新院士介绍了各国在材料智能实验、材料智能制造方面的案例,并简要分析其中存在的挑战。

中国科学院院士段慧玲剖析了极端环境下典型材料-结构-装备研制的挑战和关键科学问题。段慧玲院士从人类感知海洋、认知海洋、探索海洋的历史入手,介绍了水上装备、水下装备和水空跨域装备设计中的力学原理,展望海洋装备的未来发展趋势;还介绍了大飞机设计和制造中的力学和材料知识,以及磁约束聚变和激光惯性约束聚变两个领域中力学和制造材料的挑战。段慧玲院士认为,未来民用飞机发展将应用虚实交互、数据驱动、数字孪生的新理念;科研人员亟需融合力学、数学、物理、制造和人工智能等多学科理论与方法,积极开展极端状态界面力学基础科学问题研究。

此次北京科技交流学术月开幕活动由北京市科协主办,由中国建材总院科学技术协会、北京科技社团服务中心、北京市朝阳区科学技术协会等承办。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与科技网无关。科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