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科技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看!千馆展览为你呈现科技力量

发布时间:2024-09-24 05:55:28 来源:科普时报 字号: [ 大 ] [ 中 ] [ 小 ]


编者按 从日常饮食到生命健康,从农业生产到航空航天,从防灾避险到人工智能……作为2024年全国科普日重点活动之一的“千馆展览探未来”正在全国范围内陆续展开。实物展示、标本参观、互动体验,一场场精彩的科普展览活动,从不同视角展现科技的力量,吸引无数观众驻足。

==============================

上海

文物背后蕴含硬核科技

为什么辽代的木塔能屹立千年而不倒?宋朝的衣服为何做工精细到现代人无法复刻?商朝人烧制陶器时竟已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秘诀?这些文物背后还蕴藏着哪些古人智慧和硬核科技?

作为2024年全国科普日活动之一,“巧同造化——中国古代科技文物精华展”正在上海奉贤博物馆展出。展览共展出来自全国30余家文博单位的124件/组展品,通过丰富的文物展示、交互式动态演绎、沉浸式Box空间体验等方式,详细展示文物精美外表下蕴藏的古代科技文明,让观众在丝绸的华美婉约、青铜器的庄严浑厚、纸张的轻柔质朴和瓷器的光彩流转中,感受中国古代科技文明的深邃与厚重。

在展览现场,观众亲手触摸盘龙城遗址陶器碎片,想象商代先民制作陶器、刻画花纹的场景,用指尖的温度感受千年前水、火、土的交融;参与“小小讲解员”“妙手匠心”等体验活动,深入了解展品背后的故事,感受中华文明发展的灿烂辉煌……

北京

中药是天然的染色剂

红花、丹参、朱砂;黄芪、黄连、黄柏……这些色彩鲜明的中药,不仅能治病救人,还是天然的染料。2024全国科普日活动中医药科普展“颜色里的中药”,正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博物馆展出,带观众认识天然染料中药。

中国天然染色技艺历史悠久,所用的天然染料大多数是产量大的中药。中药品种繁多,名称各异,其中许多中药都拥有天然的色彩,药物的颜色就成了命名依据,比如黑色的玄参、乌梅、黑芝麻,紫色的紫草、紫苏、紫花地丁等。这些天然的颜色常被古人用作染料,比如,红花同时具有红色素和黄色素,可以染出黄色和红色,我国最早的加工染色纸——黄麻纸,就是用中药黄柏染色而得。

用中药当染料有哪些好处?“中药用作染料,既环保又具有药用性能,可防虫、杀菌、防治皮肤病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植物染料染色”项目传承人黄荣华向观众介绍,中药染色成分是有机物,分子式复杂,不同颜色混用,可以染出丰富的色系。

陕西

感受深中通道的科技魅力

戴上VR互动装置,“变身”工程师,“穿越”至桥梁架设、隧道施工现场,找寻施工现场各类安全隐患,保证施工现场安全……在位于陕西西安的长安大学公路交通博物馆“筑梦湾区:探秘深中通道关键技术”主题临展上,观众可以“换个身份”走近深中通道。

当观众“站”在西人工岛上仰望55米的风塔时,工作人员介绍,风塔是整个隧道的“呼吸系统”,它设置的位置邻近隧道出入口,主要配合轴流风机将废气排出到隧道外,万一隧道发生火灾,也可以快速将沉管内的烟气排出隧道。

自开通以来,深中通道车流不息,热度未减。如此大的车流量,怎么能做到实时监管?深中大桥如何确保船只在珠江口驶得出、开得进,又能稳稳“坐”定在茫茫大海中?深中通道还应用了哪些新技术、新装备、新材料、新工艺?

在展览现场,观众和参与深中通道建设的4位专家面对面交流,听他们讲述深中通道在设计、施工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及趣事,近距离感受世界级跨海通道的科技魅力。

重庆

走进“全息动物园”

高大的恐龙、神秘的蜥蜴、爬行的蛇……展厅成了天然野生“动物园”,各种动物“栩栩如生”地出现在观众眼前,让人仿佛置身于大自然的壮丽景色中。

在科技志愿者的带领下,观众通过观看动物的全息影像,详细了解它们的真实形态、生活习性、生态环境以及保护现状。

走到恐龙厅的互动区域,观众戴上VR眼镜,伴随现场语音讲解,瞬间穿越到遥远的恐龙时代,身临其境地感受恐龙的威猛气息,与远古恐龙来一次“近距离”的亲密接触。

这里是重庆自然博物馆,当2024年全国科普日活动来到这里,前来参观的人们纷纷被“全息动物园”的先进全息投影技术吸引……

北京

到天坛公园,看科普创意教具展

9月15日,“智慧天坛科普创意教具展”启动。该展览融合了天坛的古建筑之美、生态之韵、文化底蕴与科学智慧,通过科普文创与科普教具的结合,让科普知识更加生动有趣地展现出来。

展览设在天坛科普小屋,里面摆满了科普创意教具。在辅导老师的讲解下,小朋友们认识了天坛古建筑上的彩画、观察了鸟类标本与植物标本、通过斗拱了解了天坛古建筑结构……

听完展览讲解,小朋友们跃跃欲试。木雕彩绘、衍纸画、模型拼插、叶子画等10余个互动体验项目,让孩子们大展身手,把天坛的鸟语花香画下来、将古建筑上的吉祥纹饰绘出来……

天坛公园宣传中心主任王玲表示,科普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希望全国科普日系列活动的举办,能够激发公众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公众尤其是青少年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与科技网无关。科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