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26日,正值巴黎奥运会开幕当天,《科普时报》16版“图说天下”以“科学与艺术在奥运相逢”为主题,整版刊登了科普艺术家刘夕庆的美术作品。这些形象有趣唯美的画作,折射出了科学中多学科的背景知识,也助推了读者后来观看奥运比赛的热情。
现代奥运会的分项越来越多,也越来越细:上至风筝板的帆飞天空,下至花样游泳的水下翩舞,更多的则是在地表上的竞技项目。比如艺术体操中就分出了球、圈、棒和带操等多项比赛,而这些体育用品均为几何图形。我们所知道的分子生物学中的核心概念一一
DNA双螺旋,最早的几何带状形象来自于沃森和克里克于1953年4月25日,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的那篇配有双纽带螺旋插图的千字文。科普时报刊发的《生命之旋》这幅作品,恰恰体现了作者从沃森和克里克科学研究中受到的启迪,将科学、体育和艺术进行巧妙地融合。
人类最初建立的几何学是欧几里得几何学。随着时间的推移,又相继创立了解析几何、非欧几何、微分几何、代数几何、射影几何、分形几何等,进而发展出了具有普遍应用意义的拓扑几何。科普时报版面中刊发的《拓扑之跳》就是利用了这种几何的定义创作出来的。这幅作品除了用到含有莫比乌斯带“8”字勾画整幅作品结构外,跳水运动员象形“9”和“6”的阿拉伯数字造型转换也很美妙。它变相地说明了拓扑的基本定义:一种被研究图形在连续变形情况下整体性质不变的几何学。“9”和“6”虽然连续有变,但都是只有一个单孔结构,就这点而言,它符合拓扑的要求。
书法家王羲之在《兰亭序》中书道:“仰望宇宙之大”,看了《宇宙之舞》一画后,似乎更有同感。这幅画除了受星系中心黑洞喷流图景启发、造型出身着“银河舞群”花样滑冰少女的主体形象外,其他画面均蕴含了丰富的宇宙学背景知识——从离我们最近的太阳系行星、卫星、彗星、流星,到多形态星系、双星系、星系长城,再到更大的隐含暗物质结构的“宇宙之网”,仿佛是一幅不同层面和种类的、丰富天体结构排布的宇宙全景图。在这个以动态宇宙为背景的画面上,类比性地刻画出天体运动似的奥运会比赛图景也就自然而然了。
“科学与艺术在奥运相逢”,其内容重点聚焦奥运竞技体育分项赛事活动,将多个科学的知识进行融合,起到了较好的科学普及和艺术分享效果。应该说,这是将艺术创作形式与科学概念相统一的一种方法尝试。
2024年7月26日《科普时报》“图说天下”版面图。
下一篇:返回列表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与科技网无关。科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