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科技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蹴鞠:足球的“祖先”

发布时间:2024-09-06 06:05:00 来源:科普时报 字号: [ 大 ] [ 中 ] [ 小 ]

非遗文化之窗

蹴鞠是一种传统的技能和体育运动,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临淄。见《史记·苏秦列传》:“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犬,六博蹋鞠者。”蹋鞠,即蹴鞠,用脚踢球之意,这个球便是原始的足球。

在我国古代,蹴鞠运动非常流行,深得上至皇帝、下至平民喜爱。运动方式酷似现代足球,参加者分为两队相互对抗、争踢一球,将球射入球门者得分。

最初,蹴鞠主要流行于军队中,史载西汉名将霍去病常常在行军打仗之余以蹴鞠为训。汉代的皇帝也喜欢蹴鞠,汉代武帝、元帝、成帝还是资深球迷,时常亲自上场秀一把。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相沿成风,广泛开展。当时的贵族大臣、市井子弟也爱好蹴鞠。蹴鞠场地为长方形,四周有围墙,场地两端有新月形的球门,称为鞠室,两两相对,每边6个;比赛采用两队对垒,争夺十分激烈,以攻入对方鞠室中的球数多少决定胜负;赛场上设有裁判,按照一定规则公平执法。野外的球场没有围墙,在地上挖坑作为鞠室。

汉代所用的鞠,是一种外包皮革,内充毛发的实心球。到了唐代,蹴鞠的制作艺术有了很大改进,以动物膀胱充气,外筑8片皮革缝制而成,形状更圆,球体更轻,弹性更好,对于长传和远射都非常有利,也更具趣味性与观赏性。

球的改进,促使踢球方法和比赛规则变化。唐代蹴鞠出现了真正的球门,有的是一边一个的双门,向对方进攻;有的是单门,设在球场中间,上面有一个门洞,双方各在一侧,以射门数多者为胜。双球门踢法非常接近现代足球。唐代还出现了女子蹴鞠,而女子蹴鞠不射门,以踢球的技法险胜,称为白打。

改良后的蹴鞠运动备受唐人青睐,无论是朝廷宴乐还是民间休闲,随处可见蹴鞠者的身影。李白《古风》诗“斗鸡金宫里,蹴鞠瑶台边”,反映的就是当时宫中蹴鞠盛况。唐代,蹴鞠也通过各种途径向东传播到了日本和朝鲜半岛,向西经埃及、希腊、罗马、法国,最后传到英国,在英国发展为现代足球,成为当今世界上最有魅力的运动之一。

到宋代,蹴鞠更加兴盛。上海博物馆藏一幅《宋太祖蹴鞠图》,描绘的就是当时皇帝亲身从事蹴鞠运动的情景。据《文献通考》记载,宋代女子蹴鞠比唐代还要发达,宫廷女子足球队员多达153人,“衣四色,绣罗宽衫,系锦带,踢绣球,球不离足,足不离球,华庭观赏,万人瞻仰”。球技已经发展出成套的花样动作,擅长用头、肩、背、胸、膝、腿、脚等身体各个部位,使“球终日不坠”。民间也成立了专业的“足球俱乐部”——齐云社,并出版各种蹴鞠书籍。在球的制作方面,宋代又有进一步的发展,改成12块皮革缝制,裁缝们还采用“内缝”法,球壳表面不露线脚,做成的球要“碎凑十分圆”,制球工艺很精湛。

清代中叶以后,随着西方现代足球的传入,中国传统的蹴鞠逐渐衰落。但作为一种传统的竞技游戏,它的许多技巧仍然被现代人传承下来,最杰出的价值在于对现代足球产生了深远影响。

2004年7月,在第三届中国国际足球博览会上,国际足联和亚足联共同宣布,中国是足球运动的发源地,世界足球起源于中国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的蹴鞠。2006年,蹴鞠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蹴鞠在我国古代体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为中国和世界的体育运动和文化作出了巨大的、不可磨灭的贡献,是现代足球的“祖先”,为中国和世界人民带来了无穷的欢乐。

(作者系湖北省荆州市作家协会会员)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与科技网无关。科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