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仁在武汉大学拍摄的肖像。"/>6月24日,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在京揭晓,我国著名地理信息科学" />

欢迎访问科技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李德仁:测绘遥感领域的璀璨星光

发布时间:2024-06-28 15:49:47 来源:科普时报 字号: [ 大 ] [ 中 ] [ 小 ]

6月24日,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在京揭晓,我国著名地理信息科学专家李德仁院士获得这一中国科技界崇高荣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他提出,将把800万元奖金全部捐出,500万元将交给武汉大学“王之卓创新人才奖学金”,300万元交给武汉大学“朱裕璧医学奖”。李德仁说:“支持对创新人才的培养,这是应当做的事情!”

意外结缘测绘专业

在广袤的科学领域,拥有既定航线的探险者可能会因为某个意外“偏航”,开启一段充满未知与奇迹的探索之旅,最终发现新的“大陆”。

1957年,17岁的李德仁在填报高考志愿时,最想报考的是数学力学专业,准备将来研究火箭。但一番思考和权衡后,他顺手将航测与制图专业选为自己的第八志愿。命运的齿轮就此开始转动,李德仁意外地被刚成立一年的武汉测绘制图学院录取,专业是航空摄影测量。自此,李德仁踏上了测绘专业的学习之路。

大学期间,李德仁一直处于求知若渴的状态,不仅学业上成绩优异,还极具独立思考和敢于质疑的精神。他曾仔细研究老师出的试卷、专家编的教科书,凭借自己扎实的专业知识,勇敢地指出其中的错误。他的这种特质,不仅引起时任院长王之卓的关注,更是为其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解决世界测量学难题

1963年,本科毕业的李德仁进入国家测绘局第二地形测量大队任研究实习员,后来还做过工人、炊事员,当过技术员。1978年,国家恢复研究生招生,时年39岁的李德仁毅然决然地回到母校继续学业,师承王之卓教授。

1981年,李德仁以全优成绩获得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随后赴德国进修。其间,推导出一种在国际测量学界引起轰动的新方法,被称为“李德仁方法”。

在斯图加特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时,他仅用两年半的时间就完成了通常需要五六年才能完成的博士学业,并获得了该校历史上最高的论文得分,至今无人超越。此外,他还成功地解决了误差可区分性这一世界测量学上的百年难题。今天,人们依然在用李德仁的理论来校正空天大数据智能处理系统。

随着李德仁在学术界的名声逐渐显露,多家国外科研机构纷纷向他伸出了“橄榄枝”。在极为优厚的待遇面前,李德仁毅然选择回到祖国,用学到的知识回报养育自己的这片土地。 “中国人要为自己的国家干活。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中国科学家为中国服务好,理所当然。”

助力中国测绘遥感腾飞

归国后,李德仁回到了母校的讲台,并带领团队全身心地投入到测绘遥感领域的研究中。李德仁说,遥感卫星通俗地讲就是给卫星装上了看地球的眼睛,它可以从太空看地球表面的任何地方。遥感技术的用途十分广泛,从城市规划、农业管理、气象预警、灾害监测到国防建设等领域,无不与遥感技术息息相关。

1991年,李德仁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同年提出“3S集成”理论,获得了国际认可。1994年,他主持完成了“GPS用于空中三角测量的试验研究”,同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2年,李德仁向国家提出了“高分专项”建议。“高分专项”即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工程。他曾骄傲地表示,高分专项的实施,让我国实现了从原来外国不愿意卖卫星影像给我们,到自力更生的转变,我们的卫星系统也开始向外国出口。

李德仁说,他和科研团队计划在未来打造一个拥有252颗卫星的“东方慧眼”智能遥感“星座”,希望到2030年,让全球更多的人享受中国卫星带来的优质服务。

勇赴防疫救灾第一线

2008年,汶川发生大地震。抗震救灾过程中遥感卫星的缺失,导致人们无法第一时间获取灾后信息。紧急关头,年近70的李德仁主动请缨赶赴汶川,带领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团队,通过航空遥感获得堰塞湖水位、水流流速、压力等详细数据,完成了最精细的三维数字高程模型,为处置险情提供了科学依据。

2020年,新冠病毒疫情突如其来。81岁的李德仁再次挺身而出,带领团队迅速投入到抗疫战斗中。他们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对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建设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全面、深入、精准的评估。他们的研究为医院的规划和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和重要参考,为疫情防控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直面地震和疫情,李德仁所展现的不仅是科技工作者的智慧与担当,更是对国家和人民深深的责任感。

育英华桃李满天下

如今85岁高龄的李德仁院士,依旧保持着对科学研究的热情与活力。“科学是要为祖国服务的”这句他常说的名言,不仅彰显了他对祖国的深厚情感,更是他一生对科学事业执着追求的写照。

在半个多世纪的学术生涯中,李德仁不仅在科研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还十分注重人才的培养,“在所有的头衔里,我最钟爱的是‘教师’”。在李德仁的精心培养下,已有200多名博士走出校门,其中包括一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一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加上老师王之卓院士,由此成就了师生三代均为院士的测绘佳话。

67年前,那一次看似不经意的选择,开启了李德仁与测绘遥感长达一生的不解之缘。一路走来,他以自己的智慧、勇气和毅力,书写出一篇篇浓墨重彩的华章。他的这种坚持和奉献精神,更是成为无数青年科技工作者的榜样,激励着他们在科学道路上不断追求卓越,为祖国的繁荣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版图片来源:新华社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与科技网无关。科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