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科技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科学艺术相融,院士赏读科学元典名篇

发布时间:2024-05-12 09:22:39 来源:中国科普网 字号: [ 大 ] [ 中 ] [ 小 ]

科普时报记者张英贤

5月10日,由国家大剧院、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科技记者编辑协会共同主办的“当科学与艺术相遇——科学元典名篇赏读沙龙”,在国家大剧院举办。

本次科学传播沙龙是2024年全国科技活动周、第八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的特别策划。活动聚焦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探索生命和人类远古祖先起源的秘密,以及自然万物与音乐艺术之间的奇妙关联。活动以新颖的形式、丰富的内容彰显了本届科技活动周“弘扬科学家精神 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的主题。

活动上,中国科学院院士、进化古生物学家舒德干教授,“科学元典丛书”主编任定成教授,与音乐美学家周海宏教授展开对谈。

院士赏读科学名篇《物种起源》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灵魂三问”,也是千百年来人类不断追问自己的终极问题。1859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出版,震撼世界,从此开启了对这一问题的“科学回答”。

舒德干院士是《物种起源》中文版的译者。他沿着达尔文的道路继续探索生命的起源和人类的起源,在国际学术界取得了公认的成果。活动中,舒德干院士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娓娓道来,从达尔文其人讲起,结合自己在加拉帕戈斯群岛重走达尔文之路、翻译《物种起源》等的切身体会,讲述了《物种起源》的核心思想及其主要谜题,引领观众走进一场探索生命起源奥秘的神奇之旅。

达尔文自传中这样一段话:“我一生的主要乐趣和唯一职业便是科学工作。潜心研究常使我忘却或赶走了日常的不适。”除了醉心科学,达尔文也非常热爱艺术。

舒德干院士介绍,达尔文从小喜爱音乐,尤其是莫扎特和贝多芬作品,有时甚至达到陶醉境地。他在朗读莎士比亚作品时感到极大的愉快,还喜欢版画。科学与艺术的互相交融和促进,在科学伟人达尔文身上再次得到生动的验证。

科学名篇赏读是这次活动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将艺术引入科学普及活动的一次有益尝试。活动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持人苏扬以及舒德干院士朗读了《物种起源》的经典段落,周海宏教授朗读了达尔文传记中关于他热爱艺术的经典内容。

科学与艺术最后在山顶相遇

活动还以各种形式,促成科学与艺术别开生面的激情碰撞。

任定成讲述了19世纪的伟大科学成就。任定成介绍,除了达尔文提出的进化论,还有奥地利生物学家孟德尔提出的遗传学定律、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的细胞学说、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提出的电磁学理论等,这些伟大成就的出现,深刻改变了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和理解,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在艺术领域,19世纪的音乐、绘画、文学舞台也可谓灿烂辉煌。周海宏和任定成,分别从音乐、文化,以及科学的角度,讲述了浪漫主义时期的艺术与那个时代的科学状况和社会特点。各位嘉宾畅所欲言,分享科学和音乐对世界的理解有何异同,畅想福楼拜“科学与艺术最后在山顶相遇”的神奇预言。

物种经历演变,乐器也遵循着发展规律。著名管风琴家、羽管键琴演奏家沈凡秀为观众娓娓介绍了管风琴与羽管键琴的发展,用小管风琴演奏了作曲家帕赫贝尔的《恰空》,并与青年长笛演奏家刘晔合奏演绎巴赫为长笛与羽管键琴而作的《g小调奏鸣曲》(BWV 1020快板),将科学与艺术的动人相遇推向了高潮。

以艺术形式对科学元典进行再诠释

科学元典或者是一场科学革命的丰碑,或者是一个严密科学体系的构架,或者是一个新领域的基石。它们既是昔日科学成就的创造性总结,又是未来科学探索的理性依托,是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的载体,具有永恒的文化价值。

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科学元典丛书”是“当艺术与科学相遇”系列活动的原点。“科学元典丛书”中遴选出来的作品,是自古希腊以来,主要是文艺复兴时期近代科学诞生以来,经过较长时期历史检验的科学经典著作,计划出版100种,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科学名著汉译丛书。

本次活动通过将科学与艺术结合的新颖方式,对科学元典的价值进行了全新的诠释,让更多的读者,尤其是青少年,感受到科学的魅力。(主办方供图)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与科技网无关。科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