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队暨“雪龙”船顺利返回国内,并停靠山东青岛奥帆基地码头,标志着我国第40次南极考察圆满结束。
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党委书记郭利伟在当天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此次考察首次由“雪龙”“雪龙2”与“天惠”轮三船保障实施。考察队2023年11月1日从国内出发,历时5个多月,三船总航程8.1万余海里。
其中,“雪龙”船和“雪龙2”船多次穿越“西风带”,保障了长城站、中山站和秦岭站物资和人员卸运,并支撑了各项大洋作业的顺利开展;“天惠”轮是首次出现在考察队,主要承担了新站秦岭站建设物资运送任务。
郭利伟介绍,考察队围绕气候变化对南极生态系统的影响与反馈等前沿科学问题,完成综合调查监测,取得一批重要科研成果,圆满完成各项考察任务。
“秦岭站主体建筑的建设是本次考察的重点工作。”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中国极地研究所)主任刘顺林表示,高标准建成的秦岭站已开站投入使用。
1984年10月,邓小平挥笔写下“为人类和平利用南极做出贡献”的题词,吹响了我国“向南极进军”的号角。
“那一年,我国组织了第一次南极考察。”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原主任曲探宙告诉科普时报记者,“1984年11月,591人组成的中国首次南极考察队,搭乘‘向阳红10’号远洋科考船和海军‘J121’打捞救生船,奔赴南极。”
此后,每年的11月初前后,我国考察队都会出发奔向南极,只为抓住南极夏季(12月—次年2月)的时间窗口,开展各项考察作业。从第2次南极考察开始,由抗冰运输船“极地”号接力了搭载考察队员奔赴南极的任务。1994年,我国首艘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雪龙”号首次执行南极考察任务。“雪龙”船总长167米,能够破除1.2米厚的冰层。2019年10月,中国自主建造的第一艘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雪龙2”号首航南极,开启了“双龙探极”的新时代。“雪龙2”是国际上第一艘采用船艏、船艉双向破冰技术的极地科考破冰船。该船全长122.5米, 可以破除1.5米厚的冰层。
我国的极地考察范围,除了南极还有北极。曲探宙清楚地记得,“1999年7月1日,‘雪龙’船从上海出发,执行第一次北极考察任务。”转眼25年过去了,截至目前,我国考察队已经13次抵达北冰洋区域进行考察,每次时间也集中在北极的夏季(7月—9月)前后。
连日来,“双龙”火爆出圈,公众争相目睹南极凯旋的国之重器。“雪龙”号停靠青岛期间,举办为期3天的开放日活动。此前的4月8日,“雪龙2”号停靠香港,开启为期5天的开放日交流活动。这是中国南极考察队时隔20年后,再次停靠香港,燃起了新一轮的参观热和极地热。
上一篇:大脑神经细胞中发现长寿RNA
下一篇:返回列表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与科技网无关。科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