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图2分别为《新莽铜卡尺》插页和纪念封。(中国集邮有限公司供图)
图3为国家博物馆馆藏的新莽铜卡尺。
图4为清·吴大徵《权衡度量考》“王莽铜尺”书页。
图5为新莽铜卡尺与现代游标卡尺对照图。(作者供图)
度量衡,我国古代对长度、容量、重量的统称。起源于《虞书》:“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随后,各朝代均沿用这个名称。度,即审度,用以确定物体的长度;量,即嘉量,用以确定物体的体积;衡,指权衡,用以确定物体的重量。度量衡,这对于古代的制造业和贸易大有裨益。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沿用商君之法,颁布诏书统一度量衡,对生产力的发展有着强大的推动作用。
西汉末年,社会矛盾日益加剧。公元8年,王莽接受孺子婴(刘婴)的禅让后称帝,改国号为“新”,开中国历史上通过符命禅让做皇帝的先河。新朝建立后,王莽进行了全面的社会改革,实施新政,有些内容和现代很多制度相似。有网友称其为“时代穿越者”,并列出几大证据:发明青铜卡尺、重视科技、土地国有化、货币改革、商业改革、贷款制度等新措施。
关于度量衡器,清末,在多地发现刻有新莽时期(公元9—23年)年号的青铜卡尺。起初有人误认其为钥匙,据著名学者吴大澂《权衡度量考》考证,原来,它就是“王莽铜尺”,即新莽铜卡尺。如国家博物馆(前身为中国历史博物馆)馆藏铜卡尺上刻有“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正月癸酉朔日制”,由固定尺和活动尺两部分组成,两尺通过导槽、导销、组合套等部件嵌合在一起,后者可以在前者上方平行滑动。两尺上都有刻度,且在一端都有一个L型的卡爪。当两卡爪并拢时,两尺上的刻度基本对齐。将器物置于卡尺两卡脚之间,或用卡脚分别抵住器物的内缘两边,易于读出准确的直径或圆径。但因来源信息缺失,曾被怀疑为后世仿品。
1970年底,中国历史博物馆曾组织专家对馆藏铜卡尺进行鉴定,根据卡尺纹饰和铭文的艺术特征、磨损与氧化情况,以及对卡尺合金成分的定性分析,并通过与1927年甘肃出土新莽铜权合金成分的比较,认定其为真品。
1992年5月,在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县甘泉乡(今邗江区甘泉镇)发掘一座东汉早期的砖室墓,出土一件新莽铜卡尺实物。
该卡尺由固定尺和活动尺等部件构成,固定尺通长13.3厘米,固定卡爪长5.2厘米、宽0.9厘米、厚0.5厘米。固定尺上端有鱼形柄,长13厘米,中间开一个导槽,槽内置一个能旋转调节的导销,循着导槽左右移动。在活动尺和活动卡爪之间接一个环形拉手,便于系绳或抓握。两个爪相并时,固定尺与活动尺等长。使用时,将左手握住鱼形柄,右手牵动环形拉手,左右拉动,以测工件。用此量具既可测器物的直径,又可测其深度以及长、宽、厚,均较直尺方便和精确。
只因年代久远,其固定尺和活动尺上的计量刻度和纪年铭文,已经锈蚀难以辨认。但它却非常珍贵,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还被专家称为“现代游标卡尺的鼻祖”。
现代意义的游标卡尺,人们普遍认为是法国人约尼尔·比尔在1631年发明的。事实证明,王莽时代是公元9—23年,比法国人早了1600多年。
新莽铜卡尺,一件小小的文物,代表了中国量具领域的进步。同时,它也代表了中国古人的智慧和冲破桎梏的勇气。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更要做时代的领航者。
(作者系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科技馆原馆长、研究员)
上一篇:打开格局,陪伴孩子花式写作业
下一篇:返回列表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与科技网无关。科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