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我与厨师朋友逛屯溪宋代老街品尝特色美食。在一小店落座,片刻,店主就将两盘黄橙橙、香味扑鼻的毛豆腐和臭桂鱼端上桌。品尝之后,我和朋友异口同声:“果然名不虚传,徽菜一绝!”
毛豆腐
店主介绍,徽州毛豆腐在制作上十分考究,选用优质黄豆作原料,精心加工的豆腐,具有色清如雪、刀切似玉、坠地不溢、色香俱全的特点。制作时,先是把鲜制豆腐切成小块,置于配料的水中浸泡数小时后捞起,一块块晾在竹棒、竹篮或木框、木箱里,撒上少数精盐,放置阴凉干燥处。一周左右,豆腐表面长出一层寸茸毛,最长可达3寸。其茸毛分为虎毛、鼠毛、兔毛和棉花毛。
使用平锅油煎的毛豆腐,两面金黄,然后配以麻辣佐料。食用时可醮以酱油、米醋等。毛豆腐还可蒸炖、红烧或冲汤,其味鲜美可口。虎毛豆腐下油锅煎时,其毛会竖起,色泽斑斓;鼠毛豆腐在烹饪时其色略带乌色;而兔毛豆腐和棉花毛豆腐则在高温下变成金灿灿的黄色。
徽州毛豆腐不仅风味独特,而且营养丰富,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等,同时还有清热、润燥、生津、解毒、补中、宽肠和降浊的保健功能。
难怪徽州毛豆腐不仅在店里制作,而且在街头巷尾的货郎担上到处可见。他们一头是平底锅,另一头是毛豆腐、香油和辣酱,手敲竹板,游人需要,便歇担煎作,外国人也十分爱吃。有民谚为证:“吃了徽州毛豆腐,打个巴掌都不吐。”
臭桂鱼
提起臭桂鱼,朋友跟店主如遇知音。朋友说,臭桂鱼(又名臭鳜鱼)这道名菜已有300多年历史。传说乾隆来到徽州府,徽州抚台以臭桂鱼招待。乾隆品尝之后,赞不绝口,曰:臭桂鱼,名气早传,今日品之,果然果然。
我很好奇,新鲜桂鱼红烧不好吃吗?为何将它弄臭了再烧?朋友笑道,臭桂鱼的“臭味”是歪打正着。早先徽州府地处皖南山区,山多水少,鱼虾等水产品须从300多里外运来。鱼商最快也得走上三四天,鲜活的桂鱼哪熬得住,为防止死鱼变质,鱼商只好在途中买些食盐将其腌起来。待到达徽州府,“腌鱼”难免发臭。烹调师将错就错,烧鱼时索性再加些臭豆腐卤汁,放上姜、糖、辣椒、大蒜、料酒等佐料,竟然歪打正着成就了一道名菜——臭桂鱼,闻起来有点臭,吃起来香气扑鼻,越吃越香。这让当时徽州府镇上大小酒家、餐馆如获珍宝,纷纷推出。
制作时,将鲜桂鱼开膛破肚、刮鳞洗净后,用少量精盐、花椒等佐料腌上一两天,再放些特制卤汁浸泡一星期左右,使其散发出如臭豆腐的特殊气味,再经厨师的精心烹调,臭桂鱼这道名菜就算成了。朋友神秘地说,臭桂鱼味道鲜美程度的关键,在于卤汁的配方和制作。
(作者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
下一篇:返回列表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与科技网无关。科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