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建南平一三岁女童的头发被爷爷剪成了“狗啃头”,妈妈花了1880元带孩子接假发。此事引起读者热议:幼儿的发型有那么重要吗?今天我们从发型入手,聊聊儿童的成长心理。
低幼儿童也分得清美丑
新闻里爷爷的这种做法很常见,家长为了孩子的发型好打理,往往剪短发,认为小孩子不懂什么好看不好看。低幼的孩子能不能够分清美丑?答案是肯定的。
英国科学家对新生儿进行的一项测试表明,美感其实在子宫中就开始孕育,哪怕是刚出生的孩子也能辨别美丑。科学家在研究中使用了很多女性的脸部照片。首先,他们让一些成年人给每一张照片打分,分数按照漂亮程度依次从1到5。接着,他们将这些对比照片展示给刚出生1到7天的新生儿。结果表明,婴儿更多地注视两幅照片中较为漂亮的一幅。
当然,不同发型没有绝对的美丑之分,只要不是伤风败俗或者有碍观瞻,都可以允许存在,但社会群体对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依然会有一个大致的共识。例如,干净的、整齐的、浓密的、有光泽的头发,就是公认好看的,因为这是符合人类进化心理学的认知,代表健康的个体。中国古代形容美人常用“云鬓”“香鬓”,就是赞美那些浓密乌黑、散发健康气息的头发。幼儿中流行的那种参差不齐、稀稀拉拉“狗啃式”或者“锅盖式”的齐刘海,只是家长出于打理的便利,而不是美的认知。
青少年发型不当会受到群体压力
既然对美有一个普遍的认知,那么,当一个孩子的发型与众不同,或者表现出不符合大众审美时,就会受到别的孩子嘲笑,被扣以不太雅观的外号,被群体排挤,这对孩子的心灵是很大的伤害。在我小时候,女孩子的发型就是两剪刀,前面剪短刘海,后面剪齐到耳朵,被戏称为“西瓜皮”,甚至难听的“马桶盖”。
我们可以教育孩子不能够随意评价他人的外表,但衣着打扮不雅的孩子不可避免地会受到群体的压力。因此,我们在注重孩子内心品质的同时,也要尊重孩子对外表的关注,内在美和外在美是不冲突的。从发型入手,培养孩子对美的认识,呵护他的自尊心,培养他的自信心,帮助他成长为一个表里如一、内心强大的人。
从发型入手培养现代观念
新闻中女童的头发是被爷爷剪掉的,现实中,不光是祖辈不太在意发型的问题,甚至很多父母老师也认为进入校园都剪统一的发型,不要张扬个性,要把心思放在学习上。尤其面对青春期的孩子,老师和家长往往认为孩子如果过于关注发型会影响学习,于是就出现了新学期校长站在校门口拿着大剪刀强迫孩子剪长发的新闻。这一剪刀不只是剪掉了辫子,更是抹杀了孩子对自己身体的处置权。我们当然需要遵守校园规则,但是不能简单粗暴“一刀切”。有一个孩子因为天生黄头发,被校长误认为染发,屡次被批评,只好染黑。
头发是身体的一部分,如何在规则内自由选择,是培养现代人的一个课程。面对低幼的孩子,可以用协商的语气探讨剪什么样的发型。新闻中的妈妈带孩子接了假发,重新可以扎马尾辫,有网友说:“接回来的不只有头发,还有儿童的自尊”。接假发的消费方式可以商榷,比如也可以请专业理发师修改成可爱的短发,但是这位妈妈照顾孩子自尊心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儿童亦然,这是一种人类的本能,也是从小学会自我关怀的方式。我们可以帮助孩子逐渐提高审美的认知,从外表到心灵整体提升,但是不等于要磨灭、伤害、忽视孩子对外表的关注。进入校园,要在遵守校规的基础之上照顾个性化的追求。培养一个人的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当可从头发这样小小的事情开始。
(作者系科普作家,金牌阅读推广人)
下一篇:返回列表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与科技网无关。科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