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博物馆2024年开年第一场新闻发布会今天上午(1月8日)举行。今年,上海博物馆历时6年多打造的东馆将全面建成开放。 发布会上,上海博物馆馆长褚晓波对公众最为关心的上博东馆的开放时间等相关事宜进行详解。上博东馆将在2024年内分三步陆续开放。2月2日起,上博东馆“青铜展厅”将率先试开放,并将同步推出“星耀中国——三星堆·金沙古蜀文明展”特展,6月底前,东馆开放面积将达到展陈空间的80%,11月底前,东馆实现全面开放。
未来上博将形成人民广场馆、东馆、北馆“三足鼎立”的新形态。上博东馆共设20个展厅和互动体验空间,未来将聚焦四大展览系列,全面开放后其珍贵文物的展出比例将从人民广场馆的 4%左右提高到10.5%。
上海博物馆东馆
上海博物馆东馆
上博东馆分三步陆续开放
在发布会上 ,褚晓波对东馆开放步骤进行详解。褚晓波表示,上博将在今年拿出“奋力一跳”的精神状态,努力实现2月2日东馆“青铜展厅”试开放,于6月底实现80%以上展陈空间的开放,于11月底前,东馆实现全面开放。
新闻发布会现场
“为了让这座超级博物馆能够顺利运转起来,磨合的过程是必不可少的。”褚晓波说,东馆在2024年内分三步陆续开放,此举既是为了满足公众对上博东馆的迫切期待,同时也是为了最大限度保障东馆符合专业性开放要求,保障场馆的顺利运营。
目前东馆建设已进入最后的攻坚期,正全力推进展厅施工、设备调试、开荒保洁、文物搬迁和布展等工作。
上博东馆
第一节点,2月2日起,东馆“青铜展厅”试开放暨“星耀中国——三星堆·金沙古蜀文明展”开幕。
2月2日东馆“青铜展厅”试开放,并进行压力测试,听取观众意见建议并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展陈制作水平。同时,在空间更高更大的东馆第一和第二特展厅重磅推出“何以中国”文物考古大展系列第三展“星耀中国——三星堆·金沙古蜀文明展”,在第三特展厅推出“邂逅三星堆12K数字艺术展”等,为市民游客呈上一道文化的饕餮盛宴。
“星耀中国——三星堆·金沙古蜀文明展”
“邂逅三星堆12K数字艺术展”
鉴于试开放空间只占东馆展陈空间的25%左右,为保证人员安全和参观体验,需采取预约和限流措施(每天8000人次)。另外,馆方根据试运营情况及观众访问量的变化,将及时采取延长开放服务等举措来缓解参观需求。
第二节点:6月底前,开放面积将达到展陈空间的80%。东馆将于6月底前开放除“中国历代书法馆”“中国历代绘画馆”“赵朴初书法艺术馆”“海上书画馆”以外的其他所有展厅与互动体验空间,开放面积将达到展陈空间的80%以上,为公众呈现更加丰富多彩的参观体验,预约限额可以上升到每天2万人次左右。
第三节点:11月底前,东馆实现全面开放。上博历代书画两馆是目前海内外唯一的书画分开、系统展示中国古代书画通史的常设展,将有6套可供轮换的馆藏书画精品,每次轮换都将有多件首次亮相或久未露面的作品呈现。由于古代书画类文物十分脆弱,对展陈温湿度和光照要求极为敏感,上海博物馆采用海内外最精密的书画独立温湿调控系统,以工匠精神处理好7000个以上的调试步骤,馆藏书画文物方能正式“入住”书画展厅。“千呼万唤始出来”的中国历代书法馆、中国历代绘画馆等最后一批展厅将在11月底前,以全新的面貌与大家见面,至此上博东馆实现全面开放,预约限额最多每天可以达到3万人次。
聚焦四大系列,珍贵文物展示从4%提高到10.5%
在建筑规模上,东馆建设占地面积约46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113200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6层,地下建筑2层。在建筑设计上,东馆整体呈矩形,造型简洁大气,局部外立面用大理石蜿蜒包裹宛如大海波涛起伏,既暗合上海这座城市“通江达海”的特殊性,也象征着上海“海纳百川”“勇立潮头”的精气神。
上海博物馆东馆
上海博物馆东馆
东馆陈列展示区总面积约3.36 万㎡,馆内共设 20 个展厅和互动体验空间,包含文物类常设展 13 个、互动体验空间4个、特展厅 3 个。珍贵文物的展出比例,将从人民广场馆的 4%左右提高到10.5%。
上海博物馆东馆
东馆展陈分为中国古代艺术通史系列、聚焦海派与江南等主题的专题系列、文化交流系列、互动体验系列四大系列。
一、中国古代艺术通史系列
上博的中国古代艺术品收藏因其独一无二的系统性、完整性,在海内外享有盛誉。基于此,东馆将立足艺术史高度,拓展展览内涵,将原有艺术专题展做通、做全、做精,以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全景式大格局,打造中国古代艺术通史陈列,更好讲述深厚的中华文脉。其中,青铜馆、书法馆、绘画馆、印章馆是海内外唯一的常设通史陈列,陶瓷馆、货币馆也是海内外体系最完整的通史陈列之一,另外还有雕塑馆、玉器馆等八个常设展厅,堪称八部“中国古代艺术史教科书”。
其中,“中国古代青铜器”陈列将率先进入试开放:
上博的中国古代青铜馆最早展出于1973年,为国内外第一个专题陈列中国古代青铜器的艺术馆。东馆青铜展厅为50年以来的第六次陈列改建,将为观众呈现海内外体系最完整的中国古代青铜器陈列。
目前的最新陈列共有八个板块:萌生期、育成期、鼎盛期、转变期、更新期、融合期、复古期、青铜器制作技术。整个陈列精选500余件展品,反映了公元前18世纪夏晚期至公元19世纪中叶清中期的3600年间,中国古代青铜器发生、发展、演变的历程。
与人民广场馆舍相比,东馆的青铜展厅在板块结构、板块内容、单元说明和器类说明、展品等方面皆进行了调整与升级。其中,青铜器制作技术版块增加了多种技术手段内容,辅以多媒体视频、互动游戏、专题展示等,向观众直观阐释更多相关知识点。
二、聚焦海派与江南等主题的专题系列
通过“考古上海”“海上书画”“江南工艺”三个专题展览,分别探寻上海城市文化的历史脉络,展现上海城市精神的历史基因;展示海派书画的创作与鉴藏,彰显上海城市的艺术特质;展现江南地区历代工艺精品,呈现江南的精神气质。另外还开设了“陶瓷与中外文化交流”“赵朴初书法艺术馆”两个专题展厅。
三、文化交流系列
大、中、小三个特展厅将举办影响力与学术性兼备的海内外文物特展,发挥上博在文化交流领域的优势,让优秀展览成为上海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的重要因子。
四、互动体验系列
秉持“让文物活起来”的理念,东馆设置了多种多样的互动体验空间,包括面向青少年的“古代文明探索宫”、让观众在现场沉浸式游览的“数字馆”、观众可参与互动的开放式“文物保护修复体验馆”、能够“把博物馆带回家”的“文创体验馆”。
未来上博将构成“三足鼎立”的新形态
发布会上,褚晓波对上博三馆定位和发展规划进行详细解读。
未来,上博将继续深化实施“大博物馆计划”,构建“3+X”新发展格局,形成人民广场馆、东馆、北馆“三足鼎立”的新形态。同时,持续推动海内外分馆、馆中馆、上博厅(或境外“中国展厅”)的建设。
上海博物馆东馆
东馆将以“世界顶级的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为主要定位。构建海内外体系最完整的中国古代艺术通史陈列,辅以体现江南文化、海派文化特色的专题陈列,并推出全新的互动体验空间,举办丰富多彩的特别展览,突出“观众友好型”“数字智慧型”等亮点,精心打造具有世界美誉度的城市文化地标和人民城市的文化会客厅,成为“世界看中国”的重要文化窗口。
上博人民广场馆
人民广场馆以“世界文明馆”为主要定位。依托馆藏1万余件(套)较成体系的外国文物为基础,启动全球文物艺术征集工作,筹备反映世界文明和“一带一路”等主题的常设陈列,同时加大与国际知名文物艺术机构的合作力度,引进更多高质量“对话世界”系列等特展,打造我国首个常态化展示“世界文明类型”的博物馆和全球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展示中心,成为“中国看世界”的重要枢纽平台。
另外,人民广场馆除了举办特展外,继续保留部分以馆藏文物为基础的专题常设陈列和捐赠文物馆,目前有中国历代书法馆、中国历代绘画馆、中国明清家具馆、少数民族工艺馆等,未来也会根据发展需要作适当调整。鉴于人民广场馆舍面临设施设备老化、功能布局有待提升等问题,上博目前正着手编制大修和局部改造方案,待项目立项审批和设计方案完成后,人民广场馆将迎来整体闭馆改造升级。2025年年底前,人民广场馆将继续对公众开放。
上博北馆(长江口二号古船博物馆)
北馆(长江口二号古船博物馆)位于杨浦滨江地带,以“考古博物馆”为主要定位。今年3月底前将完成长江口二号古船考古工作站建设,同步开展长江口二号古船考古发掘保护和启动北馆项目建议书编制工作,力争在“十五五”期间完成北馆建设。北馆将对标国际最高标准和最好水平,打造一座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古船与考古博物馆、全球一流的水下考古研究中心、国际航运贸易中心的展示窗口和人民城市“生活秀带”的文化地标,在满足大型出水木质古船文物保护和长期考古发掘要求的同时,为公众提供一个探索考古魅力、互动参与更强的体验空间。
附:上海博物馆东馆开馆和预约信息
上海博物馆东馆每日开放时间为10:00—18:00(17:00后停止入场),周二闭馆(国定节假日除外)。为保证人员安全和参观体验,东馆将采取分时段实名预约制和限流措施(每天8000人次),请观众给予理解和支持配合。此外,馆方将根据试运营情况及观众访问量的变化,及时采取延长开放服务等举措来缓解参观需求。
观众可提前7日(含当日)通过“上海博物馆参观预约”微信小程序进行预约,并了解具体参观政策。
微信预约系统入口将分为东馆(世纪大道1952号)和人民广场馆(人民大道201号),请观众注意区分,并于预约时段内到馆参观。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与科技网无关。科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