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科技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一本大部头,给孩子讲中国史

发布时间:2024-01-04 06:17:57 来源:科普时报 字号: [ 大 ] [ 中 ] [ 小 ]


《看文明:200个细节里的中国史》,米莱童书著绘,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

知识是有密度的,每个孩子的书架上,都应该有一本大部头。对于喜欢历史的孩子来说,《看文明:200个细节里的中国史》(以下简称《看文明》)就是一本为满足好奇心和求知欲而打造的大部头。

    《看文明》是一套由米莱童书出品、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文明史启蒙书籍。《看文明》能被称为大部头,首先是“体量大”,其次是得益于“大师”的把关。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主任张帆应邀审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原常务副主任、秘书长洪天华提供了学术指导,保障了知识的严谨性。

    构建完整历史观

    大部头的魅力在于用独具匠心的线索,把纷繁浩杂的知识串联起来。《看文明》全景展现中华文明起源、发展的历史,分为饮食、服饰、建筑、交通、商贸、通信、艺术、城市8个主题。之所以选取这8个主题,是因为饮食、服饰、建筑是文明的物质基础,交通、商贸、通信是文明的时空拓展,艺术与城市则是文明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结晶。

    各章节围绕相应的主题,讲述中华文明在这一领域的发展历程,以及背后的原因、带来的影响、在文明史中的意义,帮助少儿读者构建完整的历史观。

    此外,不同于其他文山字海的大部头,《看文明》的一大特色是采用了“大场景+小插图”的形式,手绘了1000多幅严谨的图画。大场景展现这一时期的整体风貌,小插图补充细节趣味。这样既能帮助少儿读者厘清中国历史发展的顺序、传承及盛衰的原因,增加理性认识;也带领少儿读者领略中国历史各个阶段的社会风貌,增加感性认识。

    注重讲述方式

    海量的知识财富,怎样才能恰如其分地“交付”到孩子心里呢?如果仅仅是堆砌或灌输,那只能算得上是知识的集合,当不了开启智慧的钥匙。所以,在编写《看文明》时,我们的创作团队格外注重讲述的方式,以求用更高的效率、更符合孩子的兴趣、习惯的方式,来实现知识从书中到心中的传递。

    教科书以及许多历史类读物讲历史,往往是讲宏大的历史进程,讲解方式相对抽象。而孩子的思维是形象的。因此创作团队非常注重从形象到抽象的讲解方式,用细节补全宏大的历史进程,用图片展现抽象的文字叙述,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历史。

    “战国时周天子权威衰落,诸侯争霸”,天子为什么有权威、权威又为什么会衰落、诸侯为什么有力量发动争霸战争呢?孩子们往往感觉似懂非懂、不好理解透彻。《看文明》则用形象的插画,演绎了一条完整的历史脉络:没有先进农具→极难开垦新耕地→诸侯依赖周天子的分封获得耕地→战国时铁器普及→诸侯可以自行开垦耕地→诸侯势力膨胀→周天子权威衰落,诸侯争霸。

    培养跨学科思维能力

    《看文明》将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知识连贯起来,引导孩子在自然的阅读体验中,找出内在联系,探索相应的规律,有意培养孩子们跨学科的思维能力。

    语文教科书说“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历史教科书上说“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频繁”,这二者之间是否有联系呢?《看文明》则用生动的图文解释道:从汉末到魏晋南北朝,数百年间战争不断,人们的生命安全难以得到保障,许多人因此对现实感到失望,恰逢东晋时西域僧人陆续来到南方,于是人们向宗教寻求精神慰藉。一时间,佛教在中国迅速传播开来,佛寺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呈现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景象。这一刻,语文学科和历史学科的知识点融会贯通。

    再比如,语文教科书上提到了“铜雀春深锁二乔”,提到了“三曹”。《看文明》则严谨考据魏晋时期的建筑风格和史料典籍,复原了铜雀台。铜雀台是曹操处理政事、宴请宾客的地方,因此聚集了大量名流学士,形成了以曹氏父子为中心的“邺下文人集团”。“建安七子”等文人在此掀起了我国诗歌史的一个高潮,后世称之为“建安文学”。这一刻,通过建筑学的复原,让孩子对历史与文学产生了更深刻、更形象的认识。

    历史并不是一门孤立的学科。《看文明》旨在帮助孩子打通历史与文学、地理学、建筑学、经济学等多学科之间的关联,用跨学科的思维来理解历史,帮助孩子把碎片化的信息串联成完整的脉络,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作者系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资深编辑)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与科技网无关。科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