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科技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蒙医药文化历史源远流长

来源:科普时报 字号: [ 大 ] [ 中 ] [ 小 ]

13世纪初,我国蒙古族社会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随着同国内各民族,特别是和汉、藏民族之间的往来及与印度、阿拉伯和欧洲等国的交往,蒙古民族的经济文化得以发展,创造了蒙古文字。

与此同时,蒙医传统疗法及临证用药、理论、实践等诸多方面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与提高。蒙医骨科、外伤治疗、马奶酒疗法,以及药物学方面的知识均有了新的发展。在《元史》里,载有1226年蒙古军中流行瘟疫时,曾用大黄医治之事。内蒙古特产药材肉苁蓉,在《饮膳正要》《本草纲目》等书中都有详细记载。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蒙医后又吸收了藏医、中医和古代印度医学的基础理论和医疗经验,发展成为独具特色的医学理论体系。翻开少数民族医药这本典籍,蒙医药是极其重要的一章,其文字可考历史可以追溯到2700年前,在蒙古族繁衍生息的过程中作出了巨大贡献。蒙医药是中国文化的绚烂瑰宝,也是少数民族医药万花丛中的一朵亮眼之花。

蒙古族人民由于主要食用牛、羊、马等动物的肉和乳食品,所以对这些动物产品的医疗作用有很多了解,而且饮食治疗在蒙医药学中有着重要地位,因其居住地寒冷潮湿,故使用灸疗法也是北方蒙古族早期常用的治疗方法,又因其民族常年驰骋在广阔的草原上,经常发生战伤、摔伤、骨折,故正骨、正脑、烧灼疗法也是早期蒙医的重要内容之一。

蒙医学理论以赫依、希拉、巴达干、血液、希拉乌素、粘虫为六基症理论,把疾病的本质归纳为寒、热两种。发病本身的内在条件是指三根七素,即内因;致病因素指外界因素,即外缘。蒙医学的诊断方法:问、望、切三种诊断方法为主。相关著作包括《蒙药学》和《饮膳正要》。

按照我国《中医医院分级管理标准》和《细则》要求,结合蒙医机构的特点,逐步实现蒙医院的分级管理目标,形成一批结构合理、科室设置齐全、仪器设备配套、服务功能完善的综合性蒙医医院。目前,内蒙古自治区已有蒙医医疗机构47所,其中旗(县)级以上蒙医医院37所、蒙医专科医院1所、蒙医门诊部9所。

各蒙医研究所先后共翻译整理古籍经典著作89部。《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蒙医分卷》(蒙文版)的编写工作于1985年完成,1986年正式出版发行,其汉译本于1992年出版发行,受到医务界人士的好评。我国还组织蒙医专家教授编写了高等医学院校蒙医药统编教材25门,约700万字;中专教材17门,其中一部分已出版、部分正待出版。这结束了蒙医高等中等教育领域无正规统编教材的历史。

蒙医药事业的发展,在2001年迎来质的飞跃。这一年,《内蒙古自治区蒙医中医条例》正式颁布,这部以法律形式承认蒙医事业发展的条例,迅速为蒙医事业注入强大而新鲜的活力剂。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制定出台《自治区振兴蒙医药行动计划(2017—2025年)》。该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全面振兴发展蒙医药,推动蒙医药事业全面持续健康发展,发展壮大蒙医药医疗、预防、养生、保健、教育、科研、文化、养老、旅游及产业体系,加强特色优势和人才队伍建设,大力提升蒙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传承创新,推进蒙医药标准化、规范化、产业化、国际化发展。

(作者系内蒙古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与科技网无关。科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