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以“人工智能时代的科学文化”为主题的第三届“中国科学文化论坛”举办,前瞻性地探讨了人工智能时代的技术治理、科技伦理、科技哲学、科学教育等焦点话题,在新一轮科技革命的背景下重审科学与技术、科技与社会等经典议题,以理性与人文之光映照人工智能时代的未来图景。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同时也需要与之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体制机制调整、社会公众理解和支持,以及相应的科学价值追求。简言之,科技发展需要相匹配的科学文化建设,以保障科技发展为人类福祉服务。
人工智能挑战人类社会
在当今社会,人工智能已成为一个无处不在、难以回避的话题。
我们从未离科学如此之近。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所造成的影响,无论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都已深刻渗透到每个普通人的生活中。比如,各大平台的电话客服和线上客服纷纷改用智能语音和生成文字进行回复,汽车司机通过语音唤醒车辆的控制指令,手机厂商争相标榜使用了人工智能芯片……在科幻小说和科幻影视中,人工智能更是对世界进行了颠覆性改变,很多幻想里的画面、场景已经成为现实。
但是,我们又离科学如此之远。人工智能越来越先进、复杂,甚至已经超越人的理解范畴。除了收集数据、集中运算、机器学习等抽象描述,以及“伦理底线”“科技向善”“警惕风险”等警告,我们对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运行机制的了解程度,远远少于它对我们的学习程度。我们开始不自觉地对人工智能产生依赖,沉迷于它给出的正确答案,甚至无视它有可能出现的错误。
科学文化更需凝聚价值共识
在我们所处的时代,人工智能正在愈发全面、深入地与人类共生。既然这种共生已经成为现实,那么我们建设什么样的科学文化,才能引领人工智能的发展走向正确的方向?
人工智能时代的科学文化首先要向善、负责任。作为当代科技迅速发展的缩影,人工智能的高度不确定性导致它难以依靠既有知识作出及时、准确的预判,因而亟须匹配一系列价值取向来进行引导和约束。2022年3月,《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意见》发布,作为我国首部国家层面科技伦理治理的指导性文件,该意见不仅从伦理原则、构建体制、制度顶层设计,以及监管措施等方面作出系统部署,而且明确表达了“科技向善”“负责任的创新”等价值取向。这意味着,每一位科技工作者都需牢记初心,促进科技向善。
人工智能时代的科学文化还要凝聚价值共识。科学界讨论着人工智能对人类可能造成的威胁,这些担心并非空穴来风。科技发展的历史表明,哪怕科学界防微杜渐,却依然出现了切尔诺贝利、基因编辑婴儿等有违人类基本价值取向的事件。为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控,广大科技工作者需要凝聚共识、共同促进科技健康发展,社会公众也应理性地看待科学、审慎地支持创新,使健康、良性的科技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人工智能时代的科学文化还需求同存异。我们今天建设的科学文化,正是在放眼全球科技发展、立足中华文化沃土之上的科学文化。中国特色并非仅仅强调独特性、优越性,而是要为丰富、多元的全球科学文化增添智慧和光芒。我们既希望绵延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在当代科学文化中再次绽放,也尊重世界各国的文化传统和所处的不同科技发展阶段,希望与各种文明底色的科学文化协同发展、相互成就。也只有这样一种开放、包容的文化,才能够支撑我们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
(作者系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
上一篇:达医晓护:以医学智库联结千家万户
下一篇:返回列表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与科技网无关。科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