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朝来农艺园,数字农业展示区的一块大屏幕实时显示着园区蔬菜种植的品种、规模及不同品种特性、产品品质以及温度、湿度等数据。
正值收获时节,温室里阳光明媚,生机盎然,工人们通过电脑或手机有条不紊地控制温室的温湿度、水肥灌溉等,旁边的智能采摘车上盛满刚摘下来的鲜艳欲滴的小番茄。
11月14日,记者跟随北京市数字农业农村促进中心技术人员来到了朝阳农艺园。始建于1996年的朝来农艺园位于朝阳区来广营乡,总面积239亩(耕种面积63亩),园区紧邻北五环与京承高速,交通便利,是朝阳区北郊近五环唯一农业园区。2021年前,朝来农艺园还只是一家普通的传统农场,2021年9月之后,园区依托国家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项目,开启了数字化转型之路。尤其是近两年,北京市数字农业农村促进中心的设施智能环境调控岗位团队深度参与了朝来农艺园的数字化提升改造,将农场数字化管理、设施温室智能环境调控等技术体系在园区进行示范落地,实现了园区数字化管理、智能化生产的运营模式。
为了这一篮子安心菜,朝来农艺园的技术工人们还给蔬果安排了“安保”,实时感知蔬果环境,稍有不适就会立即启动预案,物理增降温,保护蔬果口感,间接减少了病虫害。
“团队研发的宜机化日光温室环境调控体系,在调控策略中综合考虑温室内环境参数及室外光照强度、风速环境因素,更好的保证温室温湿度的调控精确性和稳定性,使作物处在良好的生长环境。”岗位专家告诉科普时报记者。
当乌云遮盖,技术工人回请“补光灯”来帮忙;如果阳关太强,自动打开遮阳。“我们调来深层地下水,又经过多道净水装置,蔬菜喝的水,人都可以直接饮用。”岗位专家说,农艺园还根据蔬果生长需求,进行肥料的均衡营养搭配,让蔬果们合理“膳食”,水肥一体化自动供给,才能长出更好口感的品种。
朝来农艺园内的其他数字化智能设备随处可见。据岗位专家介绍,设备应用后,园区在生产期间可有效节约灌溉用水10%以上,整体降低劳动用工30%,增产达15%。目前正在试运行的日光温室智能运输装备,可实现主动寻址、自动充电、简单快速调度等功能,能高效快速地运输日光温室采收作物,节约人力,提高工作效率。
科技赋能的蔬菜,使用无农药、化肥、激素、除草剂的绿色无公害种植模式,经过技术人员们的悉心呵护,蔬菜展现出不同的形态和风味回馈着“伺养员”。在这里,每年有近百个蔬菜品种进入人们的餐桌,同期也至少有20个蔬菜品类可供选择,征服了不少美食“品鉴官”。
未来,设施智能环境调控岗位团队将继续加强与园区的深度合作和对接,积极探索数字农业新技术和新模式,推广建设一批生产智能化、经营数字化的示范园区。
(文中图片均由史诗摄)
上一篇:人工智能引领时尚业新风潮
下一篇:返回列表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与科技网无关。科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