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相比古人,现代人的一大幸福就是不管什么季节,都能买到各种各样的蔬菜、水果。人们常用“报恩”和“报仇”形容水果的品质——皮薄、红瓤、无籽、脆甜的西瓜就是来“报恩”的,如果打开“盲盒”榴莲发现皮厚、肉少且不甜那就是不幸遇到“报仇”款了。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报”“恩”“仇”三个字有什么来历。
先看看“报”。在甲骨文中,“报”字形的左边是一个刑具,中间是一个人,右边是一只手,合在一起表示用手抓住一个人并戴上刑具。后来,字形逐渐符号化,刑具变成了“幸”,整个字写成了“報”。在现在通行的简化汉字中,左边的“幸”简化成了“扌”,“報”又被写成了“报”。
“报”本来的意义是“判决罪人”。《韩非子·五蠹》:“以为直于君而曲于父,报而罪之。”
判决罪人之前需要报告上级进行审批,因此“报”可以引申出“报告;告诉”的意思。《战国策·齐策》:“庙成,还告孟尝君。”
得到报告之后需要给予回复,因此“报”又可以引申为“答复;回应”。《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求人可使报秦者。”“报秦者”是指答复秦国的人。
如果得到的是别人的恩惠,“报”表示的是“报答;报酬”。《诗·大雅·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如果得到的是别人的怨恨,“报”表示的是“报复”。《史记·范雎传》:“睚眦之怨必报。”
此外,“报”还可以表示“报刊”“消息”“电报”等意义。
再看看“恩”。它的小篆写法是由“因”和“心”两个部分组成的。“心”是心脏的形状,表示意义,说明“恩”与人的心理活动有关;“因”和“恩”的读音相近,用来表示读音。后来的隶书、楷书、行书和草书进一步符号化,现在已经很难看出“心”的字形与实体的关系了。
“恩”本来的含义是“恩惠”,就是给予或者得到的好处。《说文解字·心部》:“恩,惠也。”马中锡《中山狼传》:“夫人有恩而背之,不祥莫大焉。”
“恩”可以引申指“情谊”。《三国演义》:“大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必行,计必从。”
“恩”还可以特指夫妻间的情意。白居易《后宫词》:“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薰笼坐到明。”“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帮助汉高祖打平天下的韩信就是报恩的代表。韩信在未得志时境况非常窘迫,时常饿着肚子钓鱼。有一个漂洗衣物的老婆婆非常同情韩信,经常周济他。后来,韩信被封为楚王,他想起从前曾受过老婆婆的恩惠,派人四处寻找老婆婆,以千金相赠。
“仇”在小篆中是由“人”和“九”两部分组成。“人”表示意义,表明“仇”的意义与人有关;“九”与“仇”的读音接近,表示读音。后来的隶书、楷书、行书和草书继承了小篆的写法,字形更加线条化,书写也更加方便。
“仇”本来的意思是“同伴”。《周易·鼎卦》:“我仇有疾,不我能即,吉。”意思是:我的同伴因为身体有疾病,不能接近我,这样是吉利的。
“仇”还可以指“怨恨;仇恨”。《孟子·滕文公》:“葛伯仇饷。”《史记·留侯世家》:“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
“仇”还可以指“仇人”。《史记·魏公子列传》:“公子使客斩其仇头,敬进如姬。”
理解了“报”“恩”“仇”三个字的来历后,要不要打开冰箱,看看家里的水果是哪一款呢?
(作者系文学博士、广西语言学会理事、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汉语国际教育系教师)
下一篇:返回列表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与科技网无关。科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