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科技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群居生活或有助于长寿

发布时间:2023-10-23 06:09:56 来源:科普时报 字号: [ 大 ] [ 中 ] [ 小 ]

当一代“夏虫”还未了解冬为何物时,弓头鲸却能在北极的极寒水域中度过两百多个春秋。生命的长短因物种不同而显现出极大的差异,但是并不意味着寿命长短取决于体型大小。巴掌大小的勃兰特蝙蝠,最长寿命为41年,却与寿命为40年的棕熊相当。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影响着生命的长短?

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通讯》最新发表的一项研究指出,对哺乳动物来说,寿命长短与其所处的社会组织存在着较大的关联。该研究分析了从非洲食蚁兽到斑马等约1000种哺乳动物的寿命与其所属的社会组织,最终发现了一个令人惊异的事实:环尾狐猴、大象等群居哺乳动物,要比花栗鼠、老虎等独居动物活得更久。

这项研究源自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所属团队的一项意外发现。他们在研究长寿哺乳动物的衰老现象时,裸鼹鼠这一来自非洲的奇特物种引起了他们的注意。这种长着龅牙、表皮皱皱巴巴的小型哺乳动物,居然可以活到31岁,甚至比狼和大角羚羊这些体型要大得多的哺乳动物的寿命还要长。

除了长寿,裸鼹鼠还拥有一项与众不同的属性,其社会结构的复杂程度堪称哺乳动物之最。在裸鼹鼠群体中,女王裸鼹鼠和工作裸鼹鼠一同生活在地下洞穴中,其社会结构与蜜蜂近似,具有高度组织化的特征。同时,其他几种群居哺乳动物,尤其是灵长类动物,也存在与裸鼹鼠相似的情况。

为了进一步确认社会交往与寿命长短之间是否有更广泛的联系,该研究团队根据这些哺乳动物的不同生活方式,将它们分为独居生活、成对生活、群居生活三个组,并对各分组中的数据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几乎完全印证了起初的猜想。

尽管寿命长度与社会化之间的具体演化机制尚未明朗,但这项研究仍让我们嗅到了来自未来的气息:活在当下的人类也不妨更加敞开心扉结识更多的人,在生命的百尺竿头迈出自己更为深远的一步。

(李东宸系大连医科大学2021级5+3一体化临床医学大学生,指导老师李潺系大连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学教研室博士)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与科技网无关。科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