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许多人在家用QLED(量子点发光二极管)电视观看色彩逼真的影片,其中的量子点就是诺贝尔化学奖研究成果。2023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蒙吉·巴文迪、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路易斯·布鲁斯和美国纳米晶体科技公司的阿列克谢·叶基莫夫,以表彰他们在发现和合成量子点方面所作出的贡献。
什么是量子点
量子点是一类非常小的纳米尺度颗粒,也被称为半导体纳米晶。一个量子点通常只由数千原子组成,如果要形象描述它的“小”,可以想象一个量子点与一个足球的对比,正如足球与地球的对比。
人们在理论上早就知道,在纳米颗粒中会出现与尺寸相关的量子效应,但在过去难以制造出纳米颗粒的时候,很少有人相信相关理论能应用于实践。
20世纪80年代初,阿列克谢·叶基莫夫运用光学方法来检查彩色玻璃。经过实验,他发现不同尺寸的玻璃样品吸收光的情况不同,颗粒越小,吸收的光越蓝。他很快意识到自己观察到了与尺寸相关的量子效应。1981年,叶基莫夫在苏联的科学期刊上发表了这一成果。这是科学家首次成功发现量子点。当时,路易斯·布鲁斯并不知道这一发现。1983年,他首次在溶液中发现了自由漂浮的粒子具备尺寸依赖性的量子效应。与叶基莫夫一样,他发现硫化镉的颗粒越小吸收的光越蓝。
为什么物质的吸光度偏向蓝色这一发现很重要?因为研究人员可以根据这一发现开发出全新的材料。然而,科研人员当时还无法制造出尺寸大致相同的量子点。这正是蒙吉·巴文迪要解决的问题。1993年,他和研究团队取得了重大突破,制造出了特定尺寸的纳米晶体。这种纳米晶体几乎是完美的,能够产生独特的量子效应。
量子点有什么应用
如今,量子点“照亮”了基于QLED技术的计算机显示器和电视屏幕,一些LED灯也使用了量子点来调节二极管的冷光。这让光线既能像日光一样充满活力,又能使其像暗淡灯泡发出的暖光一样平静。
量子点发出的光可用于生物化学和医学。生物化学家将用量子点与生化分子相连接,以便绘制细胞和器官图谱。医生已开始研究用量子点追踪体内肿瘤组织的潜在效应。化学家利用量子点的催化特性来驱动化学反应。量子点正在将其对人类的利益最大化,而我们才刚刚开始探索它的潜力。
科研人员相信,未来量子点可以为柔性电子产品、微型传感器、更纤薄的太阳能电池,以及加密量子通信作出贡献。
(第一作者系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特别研究助理,第二作者系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博士)
上一篇:考里科: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下一篇:返回列表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与科技网无关。科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