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履蹒跚”,出自宋代龚熙正《释常谈·步履蹒跚》,形容一个人行走缓慢、摇晃、吃力、痛苦的样子。
“步履蹒跚”是常见于老年人或腿脚残疾者的一种走路态势,最为常见的原因之一是他们可能患上了“肌少症”。
肌少症,又称“肌肉减少症”,是指与年龄增长相关的进行性的全身肌量,主要是骨骼肌的数量减少和肌力减弱,以及肌肉与神经生理功能减退的现象,常与骨质疏松并存。患者往往表现为肌肉疼痛、骨骼变形,呈现出渐进性弯腰驼背、两腿弯曲、站立不稳、步履蹒跚、行走困难、极易疲劳等一系列老年态势,又称之为“活动障碍综合征”,它是导致老年人跌倒与骨折的常见原因。
肌少症还会影响多脏器生理功能,如呼吸、循环、消化、内分泌、新陈代谢等,诱发各种疾病,影响健康与寿命。肌少症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跌倒后引起骨折,骨折后卧床又会引发多种疾病,如栓塞性疾病、心梗、脑梗、肺梗、腿梗、压疮、感染等,严重时会导致死亡。
导致肌少症的原因一是年龄增长、运动减少。随着年龄的增加,人际往来减少,社会活动范围缩小,户外运动缺乏,久坐与卧床的几率增加,导致肌肉、神经、骨骼呈现退行性变化,渐进性衰弱。人体从约40岁起,骨骼肌就开始衰老,其数量和质量平均每年减少8%左右,70岁以上减速翻倍,倘若年轻时缺乏锻炼,肌肉量储备不足,年老后肌肉衰老的速度会更快。二是饮食与营养没有跟上。随着年龄增加,活动减少,食欲减退,食量减少,食谱变窄,营养不良,尤其是蛋白质、维生素D、钙、磷等摄入不足,均会导致人体肌蛋白减少,肌肉萎缩,骨量减少,骨密度降低。三是衰弱与疾病导致。由于“增龄”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脑、皮肤、四肢、以及五脏六腑的“老化”和“衰弱”是不可避免的现象,由此而引发的各种各样的疾病也是很普遍的,比如脑部萎缩、体重下降、肌肉减少、骨质疏松、皮肤松弛、褶皱增多、失智失能、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等都是老年人的常见病、高发病。多种药物长期服用的副作用,也是加速肌少症、骨质疏松以及多种疾病进程的重要原因。
文献报道,肌少症和骨质疏松症引发的跌倒后骨折,是65岁以上老年人死亡的第一位原因,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强身健体从小做起,坚持不懈,加强肌力与骨骼的锻炼,增加户外活动,接受阳光沐浴,科学合理膳食,规律作息时间,做到劳逸结合,培养良好的行为与习惯,做到既要有充裕的肌力储备,又要减缓肌力衰弱的进程,如此方能活出健康、快乐、幸福、长寿、优雅、美丽、精彩的老年生活。
(作者系国家首批健康科普专家库成员、山西省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医学科普创作分会会长)
下一篇:返回列表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与科技网无关。科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