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知道,早在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山东龙山文化形成的著名陶器——黑陶,承载了早期礼仪功能。今天,笔者就带你了解黑陶。
走进“黑陶之乡”
原本是先民为生活便利烧制的粗制陶器,随着原始部落生存条件和工艺水平的进步,陶器不断被赋予新的功能,即承载“礼”文化。而龙山文化黑陶便是早期器以载“礼”的典型代表。
龙山文化因1928年首次在山东省章丘龙山镇城子崖发现遗址而得名,之后考古学家在此发掘出土大量精美陶器,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磨光黑陶。龙山黑陶迥异于其他早期或同期文化陶器,比如盛行于西北地区的彩陶、山东大汶口文化白陶、长江中下游地区河姆渡文化夹炭黑陶,以及良渚文化黑衣陶等。龙山黑陶无论从工艺造型,还是装饰都堪称登峰造极。
然而,龙山黑陶所承载的早期“礼”的思想才是其最为独有的特征。据碳14测定,龙山文化的年代应在公元前2600―公元前2000年左右,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夏王朝交界处,部分阶段已进入夏代,属于铜石并用时代文化,生产力较为发达。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贫富等级的形成,逐渐形成了各氏族部落。为了维持部落之间稳定的社会关系,一套完整的祭祀规则、行为规范、礼仪规范应运而生,作为早期礼仪文化的承载体——陶礼器也随之发展起来,包括黑陶。
独特的工艺技术
黑陶制作有两个不可或缺的条件,一是快轮技术的应用,二是渗碳技术的掌握。陶工先是将精选陶土采用快轮成型和精修,然后在烧制过程中采用渗碳技术进行处理。高温下植物燃烧产生的碳原子逐渐渗透到陶器孔隙中,填充陶器表面,形成漆黑如墨,光滑如镜的艺术效果。
比如山东日照出土的著名龙山文化蛋壳黑陶高柄杯,如此精美的黑陶器物即便在工艺发达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也非一朝一夕完成,尤其像蛋壳黑陶这种壁厚仅有0.5毫米的超薄陶器,需要陶工在快轮上反复打磨修整。蛋壳黑陶烧制温度,达到1000℃,如此高的烧制温度可以赋予陶器较高的结构强度。黑陶烧制后需要用毛皮反复摩擦减薄。蛋壳黑陶高柄杯杯柄细长如同权杖一样,中间的高柄把透雕中空,做工精致,美轮美奂,可它只是作为礼器或祭祀活动用的高级器具。
黑陶的文化思想
龙山文化出土黑陶器物数量极多,为何先民如此偏爱黑色呢?
纵观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及夏代陶器的颜色,黑色及灰色绝对占据主角。结合当时完整而又庄重的祭祀与礼仪文化,可想而知黑色被先民赋予了神秘感、庄重感和秩序感,需要借助黑色的陶礼器,通过举行各种仪式来安抚内心的不安,表达崇拜,和谐社会关系。
黑陶不仅以色取胜,而且更重要的是其造型设计对夏商周青铜器形制与装饰产生了深远影响。龙山黑陶三足及圈足器物较为常见,有耳、鼻、流、柄、盖的器物也较为流行,许多黑陶礼器从形态上会看到规则的球形、圆形、环形、柱形等,体现了中国古代朴素的自然观,也是早期“天圆地方”设计思想的体现。最为难得的是,出现了系列陶器组合,常见的有高柄杯、杯、壶、鼎、鬶、豆等,这也是“礼”文化成熟的一大标志。当我们欣赏夏商周时期青铜器的设计风格,不难看出龙山黑陶器物造物思想的影子。
除了章丘,在日照、德州等地均出土了大量精美黑陶器皿,形成了山东深厚的黑陶文化,被誉为陶器“黑旋风”。
(作者系河南省中原古陶瓷研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工学博士)
上一篇:从科幻小说里找到一生追求的谜题
下一篇:返回列表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与科技网无关。科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