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台央视记者 王楠 李厦
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搭乘“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于本月12日正式起航,正在向着北极进发。总台记者也随船出发,全程记录我国此次北冰洋科考进程。来看记者从大洋上最新发回的独家报道↓↓
我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从上海出发到北冰洋,大概需要15天时间,预计往返总航程约1.55万海里。目前“雪龙2”号船已经驶入太平洋,气象是后续影响航行的重要因素。
总台央视记者 王楠:这里是“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的9层甲板,随着我们一路北上,气温已经越来越低,现在的室外温度已经降到了14℃,今天上午体感风力在9级左右,现在风力已经逐渐减小,大概在4级左右。
为了保证船舶和人员安全,“雪龙2”号每天都会及时进行天气海况预报。
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首席科学家助理 孙虎林:从目前来看的话,我们在日本海经历一次气旋引起的大风浪过程,从日本海之后,一直到白令海峡的大概七八天时间都没有大风浪过程影响。总体上来看,整体的风浪情况,都是比较理想的。
为何探索北冰洋次数少?
探索南北两极,一直是各国科研的重点之一。但是对于南极来说,我国已经探索了39次,而北冰洋只有12次。这是为什么呢?
所谓北极地区,通常是指北极圈(66°33′N)以北的区域,包括北冰洋的绝大部分水域、格陵兰岛、冰岛等岛屿以及欧亚大陆、北美大陆的北部地区,总面积约2100万平方千米,其中陆地近800万平方千米。
相比1984年我国开始南极科考,北冰洋科考在1999年才启动,而且过去24年来,北冰洋科考只有12次,这是为什么?
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领队 王金辉:我们国家前期的力量,重要的还是放在南极。之前的科考,(考虑)我们的船舶保障这方面的能力的原因,不定期地开展(北冰洋)科学考察。
据了解,北冰洋常年维持在零下40℃到零下20 ℃之间,海面长年累月结冰,一年中只有两三个月海面冰层能够融化,船舶可以正常航行。不仅通航时间短,这片水域历来缺乏准确可靠的航行资料,而且有大量的浮冰、冰山,都给航行的船舶带来巨大挑战。
尽管自然条件恶劣,但是国际北极科学研究仍有上百年历史,几乎涉及全部的学科领域。从1957年到1958年的国际地球物理年开始,北极迎来了大规模科学考察时代。
20世纪80年代后期,北极的科学研究活动出现国际化趋势。1999年,我国首次开展北冰洋科考,自此我国北极考察事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
2004年7月28日,中国第一个北极科学考察站——中国北极黄河站成立,这是中国继南极长城站、中山站两站后的第三座极地科考站,为我国在北极地区创造了一个重要的科研平台。
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领队 王金辉:从2008年第三次北极(北冰洋考察)开始,(实现)每两年一次。到2016年开始,每年一次(北冰洋科考)。后来有了两条船以后,能够实现“双龙探极”以后,基本上实现了常态化地每年一次的科考。
“雪龙2”号上的“黑科技”
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搭乘的是“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这也是我国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破冰船,而且是专门为极地科考设计建造的。这艘船上有哪些独特的设计?跟随记者一起到“雪龙2”号上一探究竟↓↓
“雪龙2”号全长122米,排水量约1.4万吨,可搭载101人,本航次配备一架直升机。和“雪龙”号相比,“雪龙2”号的排水量小了,船身也比较短,但是破冰能力反而提升到了PC3级。
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队员 王燕舞:PC3,属于中高冰级。它的破冰能力能以两节的航速,破1.5米的冰加0.2米的雪。在中型破冰船里,它的能力是相当强的,也是一个(国际)比较领先的水平。
王燕舞来自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708研究所,他是“雪龙2”号结构专业主任设计师,这是他第一次搭乘“雪龙2”号前往极地。他介绍,“雪龙2”号是全球首艘获得智能船体符号的极地科考破冰船,可以实时感知船体遭受各类载荷状况,为船舶冰区操纵、运维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更为我国业界冰载荷研究工作提供了唯一的系统化数据支撑平台。
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队员 王燕舞:船体周身我们大概布了200个传感器,我们的船可以实时感受全船的应力状态。数据反馈到驾驶为我们的冰区操船提供一个辅助决策。另外,我们还做了一套冰载荷反演系统。在船艏前部布了88个测点。这样,我们在冰区可以捕捉到冰的撞击,把载荷反演出来。这些(设备)不光是为我们的船体安全提供一个设计依据,另外是对国内的冰载荷研究提供一个实测的数据平台。
“雪龙2”号不仅智能水平大幅提高,而且由于是专门为科考设计建造,在船上设置了物理实验室、通用实验室和月池车间。
“雪龙2”号实验室实验员 刘丛舒:我们现在位于“雪龙2”号的物理实验室,也是整艘船实验室的一个核心区域,全船的各类实验设备,可以投放在屏幕上。像测深仪、多普勒海流计,在实验室可以实时看到(数据)。“雪龙2”号基本上是把涉及海洋研究、地质学研究等等所有的设备配备齐全的。
尽管功能强大,但是对于可能出现的严重冰情,“雪龙2”号是否有相应的对策呢?船长肖志民告诉记者,“雪龙2”号是世界上第一艘采用双向破冰技术的科考破冰船,而且安装了全回转吊舱,可以原地自由旋转360度,机动性能大幅提高。不仅如此,“雪龙2”号能为科研工作提供更稳定的位置信息。
“雪龙2”号船长 肖志民:像我们(“雪龙2”号)有侧推、全回转的吊舱,即使不开启动力定位系统的情况下,我们通过手动的操作,也可以将船基本维持一个很小的范围内,保持这个船相对是一个地理位置不动的状态。所以科学性上来讲,我们的位置信息很准确,所以我们的采样精度就更高。
上一篇: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不得使用 “生态牧场”“母乳化”等信息或表述
下一篇:返回列表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与科技网无关。科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