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科技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专家解读狼疮治疗新版指南

发布时间:2023-07-13 06:08:45 来源:科普时报 字号: [ 大 ] [ 中 ] [ 小 ]

《2023年欧洲抗风湿病联盟系统性红斑狼疮管理指南》即将更新发布。在日前召开的欧洲抗风湿病联盟年会上,相关专家分享了其中的一些要点,提出了狼疮治疗、激素调整、减少脏器损害等新理念。专家指出,此次更新强调提前管理疾病,并重视疾病后续管理,将对狼疮治疗有进一步的推进作用。


调整激素使用量


记者了解到,在该版指南中提出减少激素使用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武丽君告诉记者,狼疮病人都需要使用激素。以前,治疗狼疮用7.5毫克激素已经是很少的用量,新版指南提出在稳定情况下减到5毫克。

激素是“双刃剑”,有作用也有副作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谢其冰告诉记者,为了控制住病情,狼疮早期治疗用得最多的药物是糖皮质激素,羟氯喹等一线药物,贝利尤单抗等生物制剂,这一系列“组合拳”出击,能有效减少疾病活动性,减少器官损伤。狼疮持续缓解以后,就要减少糖皮质激素,在此过程中,使用联合生物制剂维持疾病。最新指南中提到,快速早期诱导,在病情稳定后减少激素用量,减少常用药物副作用,保持疾病稳定性符合临床实际情况。

“随着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的上市,采取联合治疗后,激素的应用越来越少。未来随着联合治疗手段增强,已有一些病人进入到激素非常少量状态,还有无激素生存状态。”谢其冰表示。


减少脏器损害  


此次新版指南中指出,遵循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原则,强调对狼疮提前管理,重视疾病后续管理。

武丽君表示,以前,狼疮五年生存率不到50%,是风湿免疫科死亡数最多的疾病。现在治疗药物、治疗理念逐渐改进后,患者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红斑狼疮是慢性疾病,一旦得病会携带终身。长期治疗后部分患者会出现狼疮肾炎,甚至会肾衰竭。

新版指南中也提出关注疾病管理,最终目标是延缓器官损伤。对于狼疮肾炎治疗,传统治疗是以羟氯喹为基础,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此次指南中特别指出,在经济允许的情况下,在疾病初始时期即对狼疮肾炎使用生物免疫制剂。

新版指南指出,要重视随访。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谢其冰教授表示,即使疾病处于相对低的活动度,但是脏器损害仍在悄悄进行。比如狼疮对肾脏损害有可能独立于全身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度,所以在关注狼疮疾病同时,要定期去随访,在选择治疗方案的时候也要更加重视患者重要器官损伤进展情况,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狼疮治疗取得巨大进步


20世纪50年代,我国红斑狼疮患者五年生存率仅有50%,目前已经能够提升到90%以上。我国的红斑狼疮总体疾病控制情况有了很大的进步。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张卓莉告诉记者,狼疮的诊断、治疗、药物的进步至关重要。随着对红斑狼疮认识越来越多,风湿病学快速发展,各个其他专业对于风湿免疫性疾病对于红斑狼疮也有更多认知。病人在早期可以确诊,早期诊断后尽早治疗。在治疗领域,羟氯喹、糖皮质激素、传统免疫抑制剂均已经使用多年,临床专家对这些药物在不同场景下的合理使用,不良反应等都有了越来越多认知。随着科研的进步,近几年内上市的药物也对提升患者生存质量有重要影响。

“从国际上来看,我国治疗红斑狼疮并不差。随着科学的进步,我们能更好地实现治疗目标,提升狼疮病人管理水平。”张卓莉认为,“治疗效果好,毒副作用小是医患共同的目标,而这是随着对疾病认识加深和循证医学增多实现的。”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与科技网无关。科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