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科技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永不垂头丧气:纪念郑文光先生逝世20周年

发布时间:2023-06-27 06:08:33 来源:八光分文化 字号: [ 大 ] [ 中 ] [ 小 ]

郑文光先生离开我们二十年了。

他是“中国科幻之父”,创作了新中国第一篇科幻小说《从地球到火星》,和第一部长篇科幻小说《飞向人马座》,更是首位获得国际大奖(莫斯科世界青年联欢节大奖)的中国科幻作家。


“中国科幻之父”郑文光(1929-2003)


2023年6月19日,北京观唐美术馆,细雨绵绵,郑文光先生逝世20周年纪念活动在此举行。二十多位科幻人聚在一起,当年,他们是郑文光先生的读者、门生、事业伙伴,如今他们都成了科幻界的中流砥柱,郑文光先生却已不在了,无缘得见今日中国科幻的繁荣。


参加纪念郑文光先生逝世二十周年纪念活动的全体嘉宾合影。


第一排左起:张赫亮、陈正道、吴岩、陈玲、尹传红。

第二排左起:张锐、张小北、江波、凌晨、杨枫、周亚楠、付昌义、张翔、勾圣翔、李昊。

第三排左起:严蓬、李赟、超侠、宝树、西夏、田兴海、仲夏。


纪念活动首先用一条开场视频介绍了郑文光先生的生平:



《科幻世界》杂志社首任总编辑谭楷、华语科幻星云奖联合创始人董仁威、新中国第一代著名科幻作家萧建亨也用视频的形式表达了对郑文光先生的深切怀念。


谭楷老师通过视频表达对郑文光先生的深切怀念


接着,现场宣读了正在外地采风的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邱华栋特别发来的致辞。邱书记在信中这样评价:“郑文光先生是里程碑式的人物,他以卓越的成就开启了中国科幻文学创作的先河。他的经典作品如《飞向人马座》《从地球到火星》等,启发了无数青年、无数后辈,令他们燃起对科学、对文学的热情,并投身其中。”

到发言环节,许多嘉宾已控制不住情绪。

科幻作家凌晨一度哽咽:“我接到这次活动通知时,还有点诧异,怎么郑文光老师就去了20年?在我感觉里,郑文光老师和其他许多老前辈一样,有个不常使用的微信号,如果有问题咨询,他一定会响应的,并且还会加个表情符号。原来,这是我的想象,是科幻,是另一个元宇宙。那个元宇宙里,还有童恩正、叶永烈、柳文杨、绿杨、冯志刚、徐久隆……他们在那里常聚,酒酣意畅……”

为什么郑文光如此令人怀念?

在写作上,他为中国科幻开了一个好头。《飞向人马座》是1978年的作品,在四十五年前,他就超前地描写了引力弹弓、中微子通信等前沿科学概念,书里甚至详细描写了飞船速度和航程的计算过程,今天我们的硬科幻传统,从那时就已发轫。难怪中国科普作协秘书长陈玲老师在发言中如此评价:“天文学的研究背景让郑文光的作品带有浓厚的科学色彩。他提出的‘科幻现实主义’‘中国科幻的民族性’等经典论述,时至今日仍然对中国科幻创作与理论的发展产生着重要影响。”


中国科普作协秘书长陈玲致辞。


南方科技大学教授、科幻评论家吴岩老师在现场回忆:早年为了写一篇关于西沙群岛的科普作品,郑文光先生亲自去了一趟西沙,成了中国第一个去西沙采风的作家。郑文光先生作品的科学与严谨,可见一斑。


南方科技大学吴岩教授发表主题演讲。他从中学时代便开始“追”郑文光老师这颗星了。

吴岩教授赠送给北京寰宇智媒总裁张赫亮的三本书,都来自于郑文光先生早年的收藏


然而,这样一位大师,却没有一点架子,待人十分温和。科普时报社社长尹传红回忆了关于郑公的一些小事,其中提到:1997年北京国际科幻大会期间,大家围在郑文光先生的轮椅旁闲聊,说起80年代初的“清除精神污染”运动,有两位为遭受不公正批判的郑公打抱不平,轮椅上的郑公使劲摆手、柔声说道:“不要这么说我的那位老朋友,不要这么说我的那位老朋友。”即使你公开批判我,我仍然当你是老朋友,这就是郑文光的襟怀,观者无不感慨动容。关于这点,《科幻世界》首任总编辑谭楷老师也在视频中提到:“郑老师非常儒雅,从来不愿意给人添麻烦,从来不说人家的不好,但同时他的内心世界又非常顽强。”


科普时报社社长尹传红跟郑文光夫妇都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亲历中国科幻:郑文光评传》里记载了这样一个细节:郑文光借着敬酒的机会,偷偷和一位国家领导人比身高。大师的另一面是天真的孩童,或许因为他们专注于一个领域,才得以保持赤子之心。值得一提的是,《亲历中国科幻:郑文光评传》一书的作者陈洁也来到了现场。


《亲历中国科幻:郑文光评传》作者陈洁(右)与付昌义教授(左)合影。


除了为人温和率真,郑文光还特别提携后进。电子骑士(严蓬)回忆道:“郑文光老师曾为我们北京科幻迷办的杂志《立方光年》题写寄语:科幻小说把功力主要放在刻画人物和细节上;挖掘生活本身内在的美、内在的诗意。这句话影响了我们很多人。”

郑文光先生为北京科幻迷办的《立方光年》杂志题写的寄语。


题写这段寄语的时候,郑文光先生已经中风瘫痪将近13年了。


著名电影评论人电子骑士(严蓬)回忆郑文光先生。


科幻界更多的年轻人可能没有和郑文光先生本人接触过,但郑文光先生仍然影响着他们。南京工业大学副教授付昌义说:“我和郑文光老师算是隔了辈了,我没有直接和他接触过。但郑文光老师影响吴岩老师很深,通过吴岩老师又间接影响了我。”科幻作家江波遗憾地回忆到,郑文光先生曾到清华大学参加活动,而他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去成,因此错过了和大师唯一一次可以见面的机会。科幻作家宝树则提到他在小说《我们的科幻时代》系列里塑造了一个人物沈星光,其原型就是郑文光先生。


科幻作家江波发言。

科幻作家宝树发言。


活动现场还来了一位特殊的嘉宾,他就是拍过《记忆大师》《催眠大师》《爱很美味》的著名导演陈正道,他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身份:郑文光先生的侄儿。诸位嘉宾发言结束后,陈导作为郑先生的亲属代表致了答谢辞,他回忆道:“我8岁的时候第一次见到姑父那天,很多人在他家里争吵,争吵的都是那个年代争吵的事情,但我姑父始终是最温和的那个。后来我回到北京拍片,表哥给了我一本书《飞向人马座》,我才知道我姑父是这么伟大的一位科幻小说家。”


陈正道导演作为郑文光先生亲属代表致答谢辞。


纪念活动结束时,活动主办方之一北京寰宇智媒的总裁张赫亮说:“1992年,舅舅论斤称买了五六十斤书给儿时的我,其中就有《飞向人马座》,书里提到的黑洞、亚光速飞行、速度与时间的关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20年我在单位承担了《流浪地球》主题乐园的研究设计工作,那时就有了开发《飞向人马座》的想法。经过漫长的准备和奔波,终于联系上了版权方八光分文化。我们将在环球度假区内打造一座飞向人马座主题营地,在营地中完成《飞向人马座》影视作品的拍摄。”距离首次出版过去四十多年后,《飞向人马座》这个故事终于将以崭新的形式与大家见面,或许这也是对郑文光先生的一种告慰。


活动最后,北京寰宇智媒总裁张赫亮(左)、八光分文化CEO杨枫(右)和郑文光先生亲属方代表吴岩(中)共同签约,宣布《飞向人马座》影视文化系列开发即日启动。


在《飞向人马座》里,郑文光先生写道:“这样的小伙子在任何天涯海角都不会垂头丧气!”或许,在这个容易垂头丧气的时代,我们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更需要这个故事。


上一篇:健康人生 绿色无毒

下一篇:返回列表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与科技网无关。科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