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田晓航
端午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吃粽子、插艾叶、挂菖蒲……端午节风俗多与仲夏时令有关,包含着科学的防病减灾道理,充满了中医药学的智慧和中医药文化元素。
2023年6月19日,在河北省邯郸市广平县第四幼儿园,小朋友在家长的帮助下学习包粽子。新华社发(程学虎 摄)
端午吃粽子,普遍认为是因纪念楚国爱国诗人屈原而起。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顾问温长路介绍,南朝人吴均的《续齐谐记》写道:“屈原五月五日自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粽子或由此而来,后来逐渐演变成加了“外包装”的样子。
粽子具有药膳的性质。包粽子一般选用糯米,或糯米与其他稻米混合。中医认为糯米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的功效,它和粽子中的荤素配料都是极具营养价值的食物,从而使粽子成为饱腹和健体的理想食品。
传统的粽叶用的是一种水生可食植物的叶片“菰叶”,现代则常用箬竹叶或荷叶等。温长路说,作为中药,这些包裹粽子的叶片具有一些功效,如清热、解毒、利尿、通淋、消食、健胃等,有利于降低粽子的粘腻之性,能够帮助身体更好吸收粽子的营养成分。
“五月五,过端午,插艾叶,挂菖蒲。”端午节不止有唇齿间弥漫的一缕粽香,还有家家户户门楣上艾叶和菖蒲的独特芳香。
温长路介绍,农历五月初五,代表阳气始盛的“5”在月份和日数中同时出现,因此“端午”又被称为“端阳”“重五”;而在中医看来,菖蒲为辛温之品,性属阳,与“端阳”相合。
“中医认为,菖蒲的功能包括开窍、豁痰、理气、活血、散风、祛湿等,可用于对癫痫、痰厥、气闭耳聋、心胸烦闷、胃腹疼痛、风寒湿痹、痈疽肿毒、跌打损伤的治疗。”温长路说,现代药理研究认为,菖蒲具有镇静、促进消化液分泌等许多作用,这与中医的认识是一致的。
端午节前后,鲜艾长势正盛,气味浓烈,用其驱蚊杀菌确有一定效果。古人在长期生活观察中发现了艾的这一作用,并创造了端午插艾的节俗,用于防病治病。
中医专家介绍,陈艾药性缓和,有利于施灸和治疗一些慢性疾病;而新艾强烈的芳香气味中含有大量的植物杀菌素,可以消灭一些对人体有害的致病物。
2023年6月17日,在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东林镇举办的“庆端午 划菱桶”趣味系列活动中,孩子们在学习做香囊。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端午节制作和佩戴香囊,则是我国古人将中药巧妙运用于保健、防疫的又一生动实例。
温长路说,五颜六色的香囊内装入了具有芳香气味的中药,如藁本、白芷、苍术、细辛、菖蒲、丁香、甘松、辛夷、薄荷、紫苏、云香草等,综合这些中药的功能来看,香囊具有散浊化湿、灭毒驱虫、醒脑爽身等作用。
下一篇:返回列表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与科技网无关。科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