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科技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黄腿渔鸮:爱吃鱼的猫头鹰

发布时间:2023-03-30 06:05:49 来源:科普时报 字号: [ 大 ] [ 中 ] [ 小 ]

□ 文/图 郭耕

3月16日,我跟随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来到四川省江油市,为当地莘莘学子作了一场人与动物的“生态生命生活”科普讲座,并徒手表演了独角剧“动物联合国大会”。其间,还有一个意外“惊喜”——探寻新鸟种。

次晨天不亮,我们便驱车前往绵阳市安州区桑枣镇的一处山水旖旎的小山村,忙里偷闲只为观察一种鸟——黄腿渔鸮。

鸮是夜行猛禽,俗称猫头鹰,全球有220多种,其中鸮形目、鸱鸮科的渔鸮属,在我国有毛脚渔鸮、黄脚渔鸮和褐渔鸮三种,渔鸮是人们不太容易遇见的猫头鹰。


黄腿渔鸮


说起来挺有意思,这是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宣传部部长何晓安热情推荐的,当时,我还不敢奢望:“这么罕见的鸟种能见到吗?”但他还是热情地给我推荐了本地鸟友,最终联系上当地山民老侯,这才有了此次探秘。经过一个半小时的车程,赶在黎明破晓之际,我们抵达目的地。

能为某一种鸟如此远途奔波着去看,在西方鸟友眼中,就属于“推车”级别了,即指那些极度热衷观鸟的人,为追求加新,不辞鞍马劳顿,就为看到某种鸟。此时,作为普通“鸟人”的我,自己感觉有点像“推车”了。

今年春节,我曾与几位鸟友自驾千里驱车陕南,在那里就听到过这种神秘莫测的猫头鹰名字,此行再次听说,不禁心动,难道真的能见到黄腿渔鸮吗?

黄腿渔鸮别名黄脚鸮、黄脚鱼鸮。其体型仅次于国家一级保护鸟类毛脚渔鸮、大于国家二级保护鸟类褐渔鸮,堪称是本属数一数二的猫头鹰了。与北方的雕鸮明显区别在于,黄腿渔鸮眼黄而脚无被羽。体型上,雕鸮为69厘米,而黄腿渔鸮是61厘米。

黄腿渔鸮主要分布在我国中部及南部大部地区,即秦淮以南的东洋界,喜栖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山区茂密森林的溪流畔,因主要捕食鱼类而得名,为罕见留鸟。在国际上属于全球性的近危物种,我国已将其列入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黄腿渔鸮的地理分布是东洋界、喜马拉雅山脉至东南亚。实践出真知,今年以来,我先是在秦岭南麓,接着又在四川盆地,听说并见识本鸟,由此可见,黄腿渔鸮并非仅为古北界鸟类,而是东洋界真正有分布的鸟类。

此番抵达小山村后,我见到了年龄约60岁的老侯,他带着我们来到一处隐秘的山坡下。攀上小山坡的老侯,回首一个犀牛望月,便斩钉截铁地说,在呢!我立刻激动起来,赶紧爬上小山坡,只见高高的悬崖前,一个明显的黄点,那就是我慕名已久的黄腿渔鸮,立马拿起我的拍鸟神器,犹如架起迫击炮,对着这可爱的目标,连续不断地嗖嗖嗖……

胸前纵纹明显、浑身土黄的黄腿渔鸮,时而怒目圆睁,时而闭目养神,间或还难得地看看旁边。它要是完全不动,我恐怕还有拍摄标本之嫌。

我粗略盘点一下,这两年观鸟中见过的猫头鹰包括:在北京通州桑园的长耳鸮、北京密云小漕村的纵纹腹小鸮、江苏如东的北鹰鸮、尼泊尔的横纹腹小鸮,还有陕西洋县的斑头鸺鹠……

这次我能够在讲课间隙,拍到心仪已久的黄腿渔鸮,真是太幸福啦!

(作者系北京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经开区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生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与科技网无关。科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