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图 郭 耕
俗话说,不看僧面看佛面,要看僧面哪里见?僧面要看南美的猴——僧面猴。最近,这位长相“炸裂”的白脸僧面猴成了网红,我正好曾于2013年在英国伦敦动物园亲眼见过,并在30年前出版的《世界猿猴一览》书中写到了它。
尾粗如狐,平衡力较强
白脸僧面猴,英文名为White-facedSaki,这个“僧面”是因为它们的长相令人联想到欧洲中世纪的僧侣。故而最初的英文名是“monksaki”。
白脸僧面猴又名白面狐尾猴,为灵长目、卷尾猴科、僧面猴属。近年来,僧面猴属陆续有些新种被发现,从最早的5种,到如今已达16种。其分布在南美洲东北部奥里诺科河与内格罗河以东至法属圭亚那,多栖息于巴西、圭亚那、苏里南和委内瑞拉的热带雨林中。
英国伦敦动物园的雄性白脸僧面猴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白脸僧面猴的体型不及猕猴之半。其身毛浓密,额部毛发向前伸突,喉部无毛的裸区为脂肪状的分泌腺。白脸僧面猴有领地意识,平时雄性会把此处的分泌物涂抹在树上标记领地。它们最大的特点是雄雌体态差异明显,雄性除了黑色口鼻配以乳白色面环外,浑身均为黑色;而雌性为面色深暗,鼻侧有条纹,浑身棕红色,胸腹部苍白。
南美阔鼻猴类的特征在僧面猴身上得到最充分的体现。那宽阔的鼻部、鼻孔极度分向两侧,甚至从正面都看不到鼻孔。在僧面猴亚科中,包括僧面猴、秃猴、丛尾猴都有这个特征。其门齿和两颚异型的犬齿间有一个很大的齿隙,即虚位,下门齿被挤压而斜长,颇像原始猴类的梳齿,但这种牙齿不用以梳毛,只用以臼食果肉果汁,齿数为36个。
白脸僧面猴体长约40厘米,体重1.4—1.8千克,手指细又长,拇指和食指间距离很远,使它们可以抓牢树枝,轻松攀爬树干。与其他南美阔鼻猴相比,白脸僧面猴尾巴的抓握能力相应减弱,平衡能力相对加强,由于尾长近于体长,且尾无缠卷性,尾形从粗逐渐变细,因尾粗如狐,有时也被称为狐尾猴。
很少下地,可在相隔10米的树间跳跃
作为昼行性动物的白脸僧面猴,为树栖猴类,虽然属于四足型运动,但双脚站立跳跃的动作较多,在圭亚那有“飞人”之称,最远可在相隔10米的树间跳跃。
白脸僧面猴不仅利用腺体标记领地,也会用叫声来宣告领地主权。其叫声抑扬顿挫,除了警告外来者不要私闯领地外,还用于夫妻间的沟通交流。
白脸僧面猴每天大概走出1公里觅食,但很少下地,也很少到树端活动,因为下有猫科、犬科兽类及蛇蟒的威胁,上有猛禽的俯冲袭击,只有森林中层既安全又有大量食物,如水果、树叶及种子。果实和种子占其全部食物的90%左右,由于长期生活在树上,下地取食具有中和毒素的黏土机会较少,所以演化出新大陆猴子中较为发达的抗毒素能力和肠道。
白脸僧面猴的牙齿强壮,下门齿向前倾斜生长,好似一排凿子,同时尖锐的犬齿和门齿之间有很大空隙,在咬合时起到分压作用,这样它们便可轻松打开坚硬的果皮和果壳。随着季节的不同,它们也吃些花朵、枝芽,以及少量昆虫或其他小型哺乳动物,棕榈果是其最普遍的食物,但一年中有一部分时间内,它们只吃树叶和蚁类为生。
白脸僧面猴通常每胎只产1仔,幼猴不具备成年雄性的大白脸。雄雌成年猴照顾幼猴至成年,期间,亚成体猴也会承担一些照顾弟妹的责任,这样也能为日后自己养娃积累一定经验,一举两得。
有趣的是,前不久,一只被称作“国字脸”的卷尾猴也在网上亮相,那也是我有过饲养经历的聪明伶俐、会砸坚果的南美猴子。总之,南美洲是一个猴子种类非常丰富的灵长类王国。
(作者系北京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经开区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生态专委会副主任)
上一篇:工业城市中长出的“绿肺”
下一篇:返回列表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与科技网无关。科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