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科技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呼唤更多科研人员投身科普

发布时间:2023-02-21 06:05:45 来源:科普时报 字号: [ 大 ] [ 中 ] [ 小 ]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社会层面上的科普呈现出良好的态势,从元旦期间各有关机构和平台组织的跨年科学演讲,到电视剧《三体》和电影《流浪地球2》的热映,再到最近北京电视台开播的《大先生》等等,这一系列活动或节目都获得了大量的关注和讨论,也引发了一轮科普热,让我们看到了科研人员积极投身科普的热情。

在电视剧《三体》和电影《流浪地球2》热映的背后,我们还看到了科学顾问这个特殊的群体和角色,他们以科研人员的身份从科学的角度为剧集出谋划策。这是科研人员参与科普的一种途径,也是科研人员对智力资源进行科普转化的一种方式。


电影《流浪地球2》海报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要“推动科普全面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构建大科普工作格局。

在新时代,我们需要树立大科普理念,构建政府、社会、市场等协同推进的社会化科普发展格局。同时,我们更需要科研人员积极参与科普,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将自身的科研经历和科研成果转化为公众可以理解的科普内容,推动科技资源的科普转化。这既是贯彻落实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这一制度安排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科普与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的必由之路。

科普离不开科研人员的积极参与,通过积极参与科普,也将有助于科研人员的科学研究活动,比如获得研究的灵感,开拓新的研究方向,寻求潜在的合作团队,等等。

不可否认的是,科研人员参与科普还需要破除很多方面的障碍,包括体制机制方面的保障、对科普重要性的认识、必要的科普理念和方式方法等。

《意见》指出,要“加强科普能力建设”。同时,国务院印发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在科技资源科普化工程中也提出,要“提升科技工作者科普能力。”笔者认为,这里的科普能力应该包括科研人员开展科普的能力。

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所言,“如果你不能跟你实验室擦地板的女工解释清楚自己是做什么的,那就说明你自己还不知道自己是干什么的。”无独有偶,意大利数学家拉格朗日也曾说过,一个数学家,只有当他能够走出去,对他在街上碰到的第一个人清楚地解释自己的工作时,他才完全理解了自己的工作。应该说,这对科研人员的科普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在呼吁更多科研人员参与科普的同时,也应采取必要的措施提升科研人员的科普能力。

科普工作离不开科研人员的参与,不论是从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的角度,还是从树立科学思想和传播基本科学方法的角度,新时代更加需要科研人员为科普注入更多的活力,将固化在科研人员及其科研过程中的这些理念“活化”,同时在广大公众中传播普及,进而转变成公众指导自己日常生活的“武器”。而从科技资源科普化的角度来说,也需要科研人员积极发挥作用,将科研成果以及个人的智力资源转化为科普内容。

面对新时代大科普,我们需要更多的科研人员以各种方式和途径积极参与进来。这既有利于推动科普从“知识补课”向“价值引领”的转变,也有利于推动形成科普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融合,构建大科普格局,更有利于实现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两翼齐飞”的制度安排。

(作者系中国科普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与科技网无关。科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