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苑视点
今年春节假期,被称为科幻季也不为过。《流浪地球2》成为票房热门,《三体》电视剧热播。观众在沉浸式体验各种影视特效的同时,也争相热议讨论天体物理、纳米飞刃、数字永生等科技话题。与漫天想象不同,《三体》《流浪地球》等科幻作品的情节建立在一定科学基础之上,其略显硬核的内容其实是对人类现有科技成就进行的理性想象,再加上由科学家、科研人员组成的科学顾问的加持,情节内容专业又能被接受。
科幻电影越来越“出圈”,是光影与科技相遇后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
在多数人的印象中,科技是高大上的,又是冰冷的,科学家是聪明的,但也是不苟言笑的。科学研究是精英从事的高大上行业,普通人无法触及。但科幻电影创作者就能找到,甚至合理创造出先进科技的应用场景,并在荧幕上直观展现出来。电影为观众提供了体验科技成果的契机,拉近了科技与日常生活的距离。量子计算机、数字人、垂直起降战机、行星发动机,《流浪地球2》带火了一批黑科技,也吸引科技企业“国家队”组团前来认领,喊出“你们只管想象,我们负责实现”的宣言。电影使科学研究不再高高在上,而是描绘出“科技改变生活”的无限可能。
在拉近距离的同时,电影也让科技更有温度。电影的本质是讲故事,多讲人的故事,科幻电影也不例外。影片中不只呈现超前的科技,还要聚焦背后的人,为科技赋予人文关怀和价值。在科幻电影中,新生事物被创造出来总是为了实现某种目的,有的是满足私欲,但更多是为了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为了全人类的共同福祉。在《三体》中,科技成为人类保卫地球不受外来侵略的关键手段;《流浪地球》反映了人类面临危机,利用建构科技装置对探索外太空、寻找宜居家园的不懈努力,表现出人类追求更好生活的愿望。片中的人类为了共同的目标齐心协力,科学家紧密合作共同应对危险,甚至为此付出巨大牺牲。家国情怀,牺牲奉献,不是中国人独有的,而是全人类共有的。科幻电影既普及了知识,又传递了温情,给冰冷的仪器装备赋予了灵魂。
更重要的是,科幻电影能激发观众兴趣,吸引更多人从事科学研究。在科幻电影中,人类未来被赋予无限可能,并被具象化:科学家忙碌工作、精密设备层出不穷、场面宏大绚丽,加之背后的人性光辉。纵使略有夸张,这些仍会点燃观众心中的希望之火。据报道,《流浪地球2》周边产品众筹开启,短短8日金额就已破亿,这反映出观众对科技的极大热情。其中可能就有很多人日后走上研究的道路。科幻电影创作者与科技界通过彼此成就实现良性互动。
近年来,优秀的科幻电影不断涌现,逐渐受到科技界和观众市场的认可。电影成为科学普及的又一重要形式。大年初三,国内另一场科技文化大戏拉开帷幕,第十届北京国际科技电影展如约而至。据主办方介绍,国际科技电影展旨在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普法》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进一步推动国际科普资源的交流与发展。今年有中国、英国、西班牙等8个国家的影片参加展映。这是新机遇,但同时也对科幻电影创作提出更高要求:一方面,科幻电影创作要理性严谨,尊重科学常识,不凭空捏造、不故意扭曲。另一方面,创作者要精心架构叙事,增强电影的故事性、情节的合理性以及人文情怀,实现“硬知识”的“软传播”,要让观众心怀期待而来,满载收获而归。
上一篇:再造一个流浪地球还有多远
下一篇:返回列表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与科技网无关。科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