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科技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中药材质量受关注 专家:整体质量稳定可控,发展向好

来源:中国科普网 字号: [ 大 ] [ 中 ] [ 小 ]

近些年出口中药材被退回的事件屡屡曝光,有人疾呼中药材质量下降,甚至有人提出“中医将亡于中药”“中药将亡于质量”。在日前召开的第11届道地药材产业论坛上,专家指出,我国中药材质量稳定可控,进出口连年增长。总体来讲中药材整体质量稳定可控,越来越好。目前是道地药材发展的史无前例的大好时机。


中药材产业发展向好

    

全军中医药研究所所长、解放军总医院肝病医学部学术主任肖小河认为,“中医将亡于中药,中药将亡于质量”的说法太悲观了。他说,“我认为中药虽然问题不少,但是总体来讲整体质量稳定可控,越来越好”。

肖小河认为,目前我国对中药质量问题认识水平越来越高,国家监管体系越来越完善,药检所药检部门抽检手段越来越先进。发现问题越多,越说明我们在不断进步。

肖小河说,四十年前我们缺医少药,原来一些比较简单或者比较粗糙的制品,基本能满足医疗需求。现在医疗产品极大丰富,低质量产品与我们追求的健康美好生活需求有差距了。近些年来,局部地区、个别中药品种质量确实下降了,但是有些品种的检测标准是否合适值得商榷。另外,时间变化、环境改变都会影响中药材质量。

以前,道地药材往往是野生的。肖小河认为,并不是野生的都好。野生的水果、蔬菜的营养价值不一定比培育种植的高。目前我们的中药材有很好的培育条件,种植专家们知道哪些生长环境、栽培措施有利于药材生长并干预,中药材更加优质,出现了更加有价值的品种。肖小河说,“不能所简单地说中药材栽培以后质量下降了”。 

专家们认为,目前是中医药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中医药的红利还没有充满显现。虽然目前中药材资源存在无序开发、品种创新不足、质量安全水平不高的现象。抓住机遇加快道地药材发展,将中药材产业的竞争从单纯的产品质量竞争升级到全产业链质量管控的竞争,显得十分重要。


出口平稳  进口飞速发展 


中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中药部于志斌公布了十年来中药进出口数据,其中显示,2009年-2015年间,我国中药出口增长非常快,2015年起至今中药出口增幅平稳,甚至有些下滑。每年我国中药材出口约20.2万吨,中药材出口市场主要以日本、韩国等国为主,欧洲、美国等国出口较少。

中药材出口确实有被退回现象。统计显示,2019年被中药材被欧盟、美国等国家退回60批次。按照省市来看,这些退回的产品大部分属于民营企业,大部分属于沿海和沿边地区。

于志斌认为,目前我国中药材出口主要以药食同源品种为主,相对于整个食品行业来讲,退货的占比非常小。退货原因主要是硫磺、重金属、农残超标,退货最多的品类是人参,退货原因是重金属、农残量高。2015年后,国际贸易中人参的退货率明显下降。

于志斌预计,2020版《药典法》颁布后,中药材质量退回率将越来越低。在目前国家药监部门的监管越来越严格的情况下,药品质量对药企的影响越来越大,药商作为中药企业的上游也必然会直接感受到此影响。

目前中药材进口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姜黄是进口的常规品种,进口量增幅很快,相比前年,去年姜黄进口额增幅14倍。

于志斌透露,出口品种和跟“三药三方”相关,比如是贝母止咳类,青蒿类等。由于新冠疫情原因,进口企业出国看货受限,所以上半年进口减少,但是进口中药材的上升趋势没有改变。


不宜盲目乐观


于志斌认为,中药出口的传统市场是日本、韩国,欧美国家较少,主要用户华人。目前中药材有一些问题。比如,“三方三药”中的麻黄等就可能有风险,如果我们盲目认为全球已经对中药趋之若鹜,已到炙手可热的地步,带来的风险可能会更大。

于志斌认为,目前我国对中药材农残管理已经从前期种植开始管控。希望道地药材跟良好的基地管理相结合,在国际市场,和国外一些基地作基地互认,将来进出口对接会更有优势。

国际上对中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质疑不断,2019年的世界卫生组织(WHO)通过了包含起源于中国的传统医学的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版(ICD-11),这标志着中医药首次被正式纳入国际主流医学分类体系。于志斌认为,“这标志着原来中医药在WHO眼中是一个业余演员,现在变成一个专业演员,是中医药界一个里程碑的事件。但是,中医药界不应盲目乐观。欧洲科学理事会、欧洲联合医学会认为有中医药有风险,有安全隐患。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与科技网无关。科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