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学习科学、教学变革与创新人才培养沙龙暨学习科学友善用脑联盟学校项目推进研讨会以在线形式举行,标志着第十一届全国学习科学友善用脑高峰论坛正式启动。本届高峰论坛总的主题为“学习科学与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旨在推动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与新课程、新课标要求。本届论坛以系列活动形式举办,自11月10日起已举办了三场活动,本次活动为第四场。
会上,10位学习科学友善用脑实践学校的校长作了主题发言,2位地区教育行政部门领导谈了相关思考,2位专家作了引领讲话。 会议认为,学习科学友善用脑研究多年前就将脑科学、神经科学成果运用在课堂,关注学生的有效学习,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很有前瞻性,体现出了几个鲜明特点。
一是关注教师素养提升。作了完善的顶层设计,做中学、做中成长的体验式培训也非常到位,对如何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专业品质有很好的规划。
二是关注搭建平台。基于个人成长,平台就是提供给教师的历练过程,“骨干是折腾出来的”说的就是这种历练,通过平台把理论和实践做了有效的对接,让教师获得了很多工具。
三是关注观念转变。教师转变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评价观绝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的过程,首先需要教师改变自己,这其中目标驱动意识很重要,我们要明确教什么、怎么教、怎么学,怎么评等问题。学习科学友善用脑研究做到了很好的引领示范,“一三八”的教学范式对当前新课标、新课堂,旧教材的“两新一旧”教学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抓手。
四是关注创新人才培养。创新人才培养不是一句口号,核心素养出来后,很多专家认为中国学生缺乏在复杂环境中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缺乏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多学科融合课堂、项目式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意义尝试。培养创新人才,创新人格的培养,自信心、好奇心、求知欲、兴趣的培养也都非常重要。这个过程中要转变教育教学方式,采用启发式、探究式、开放式的教学,让学生能够真的近身于课堂的学习内容中,近身于主题项目学习过程中进行探索,而教师则要站在学生背后,让学生能够亲身经历这种学习和探索的过程。
学习科学友善用脑高峰论坛是由全国教育科学友善用脑课题组、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北京市学习科学学会及多家媒体单位联合发起的教育教学改革品牌活动,自2012年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十届。举办论坛目的是为全国学习科学友善用脑同仁搭建交流发展的支持平台,努力推出一批优秀教师,形成一批优秀课例,扶持和成就一批优质学校,推进课堂变革和教育科研发展。
上一篇:奶业发展如何突破“瓶颈”?这场国际研讨会专家见仁见智
下一篇:返回列表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与科技网无关。科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