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明珠在瓜棚(图片来源:新疆农科院)
讲述科学家故事
弘扬科学家精神
吴明珠,1930年出生于湖北武汉。她一生痴迷于新疆西甜瓜的研究:先后收集和整理了新疆甜瓜地方品种资源,挽救了一批濒临绝迹的甜瓜资源;在国内率先将远生态、远地域、多亲复合杂交、回交及辐射育种等技术巧妙结合,选育出30多个优质抗病的甜西瓜新品种,创造了一批新的种质资源;利用生态差异,在新疆和海南两地进行品种选育,创造了瓜类一年四季高速育种的成功范例;在世界上首先转育成功单性花率100%的脆肉型(哈密瓜)优质自交系;创新了甜瓜育种和无土栽培的技术体系。先后获多项国家和省级科技进步奖。她是新疆甜瓜品质改良的创始人和奠基者。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扎根新疆,把“苦”留给自己
1949年,吴明珠考入西南农学院(现西南大学)园艺系果蔬专业。大学最后一学期,同学们收到在新疆工作的园艺系学哥学姐热情洋溢的来信,描述了新疆园艺事业美好的前景和缺乏园艺人才的困境。这封信让吴明珠下定决心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新疆的园艺事业。
1953年大学毕业后,吴明珠先后调入西南农林局、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工作。1955年,她自愿放弃大城市的优越条件,到新疆工作。从此,她开始了艰辛而漫长的西甜瓜育种工作。
种质资源,是农作物新品种选育的重要物质基础。为摸清家底,她从1958年开始,在甜瓜成熟季节,每天带着水和馕,冒着40℃以上的高温和戈壁沙漠上的大风沙,走遍了全地区300多个生产队,收集了100多份原始材料,挽救了一批濒临绝迹的资源。
1970年代以前,在新疆选育一个瓜的优良品种需要8年至10年时间。为了加快育种进程,从1973年开始,吴明珠启动了在海南岛的南繁工作。从此,她每年秋冬在海南,春夏回新疆进行育种研究,建立了一年三季的西甜瓜选育模式。同时,实现了“北瓜南种”一年三熟甚至四熟的梦想。
70多岁时,她还照样夏秋在新疆、冬季到海南,每天忙在瓜地里。80岁时,吴明珠还和年轻人一起坐长途车从海南到广西出差。每到一地,她都去瓜地亲手授粉。
为了将“甘甜献给人民”,吴明珠的身影更多出现在瓜地,而不是家里。1958年,她的丈夫杨其祐研究生毕业后,主动要求到新疆鄯善县工作。其间,他经常为吴明珠翻译国外学术刊物上相关论文。后来,杨其祐不幸患了胃癌。由于工作太忙,吴明珠也没能在身边照顾他。杨其祐去世5天后,她就又返回新疆农科院。
作为母亲,吴明珠知道自己欠孩子们太多。大儿子出生3个月,就被她送回老家,女儿从出生她就没带过,以至于孩子们小时候一直把舅舅、舅妈当作爸爸、妈妈。
选育30多个新品种,让瓜农过上好日子
吴明珠总是这样说:“我的人生就是想结几个瓜,把瓜的甘甜献给人民。”她不仅让全国和世界人民吃上了香甜可口的新疆甜瓜,而且让各地的瓜农都过上了好日子。
吴明珠一生共选育出西甜瓜新品种30多个。这些甜瓜新品种种植面积曾占新疆商品瓜区总面积的80%。吐鲁番、鄯善县等地都涌现出一批甜瓜致富村。许多瓜农就是靠种植她培育出的新品种,过上了富裕日子。
她培育的这些品种不仅受到新疆瓜农的欢迎,而且在全国各地大面积推广。2002年,吴明珠得知江苏的“瓜乡”溧阳市需要西甜瓜新品种,就给他们寄了4000多粒新疆哈密瓜“雪里红”“绿宝石”种子,并电话指导他们如何种植。通过溧阳瓜农每年春、夏、秋3 季都种瓜,该市仅哈密瓜单项总效益就超亿元,并先后获得农业农村部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名优农产品等荣誉称号。
吴明珠一生把苦留给自己,将甘甜献给人民的言行,深刻地诠释了科学家精神。
(作者系新疆农垦科学院研究员)
下一篇:返回列表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与科技网无关。科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