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科技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第四届邵逸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天文教育研讨会暨中国天文教育论坛落幕

发布时间:2022-11-22 06:02:53 来源:中国科普网 字号: [ 大 ] [ 中 ] [ 小 ]

2022年11月15日-17日,第四届邵逸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天文教育研讨会顺利召开,圆满闭幕。本次研讨会由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nternational Astronomical Union,简称IAU)天文教育办公室(Office of Astronomy for Education,简称IAU OAE)主办,全球8个中心和节点等分支机构共同实施。

在北京科技国际交流中心的支持下,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天文教育办公室中国中心(由北京天文馆与IAU于2022年初协议共建,以下简称“中国中心”)承担了本届研讨会的大量组织和宣传工作,并积极向组委会推荐、协调中国天文教育工作者提交报告,介绍我国的天文教育进展,发出中国声音。


全球精彩,网上互连


本次研讨会通过Hopin会议平台在线举办,吸引了全球856名关心天文教育的参会者注册参与。研讨会的主题为“Leveraging the potential of astronomy in formal education”(在学校教育中发挥天文学的潜力),重点关注天文学在中小学教育中的作用。关心天文教育的老师和专家们,深入交流了各国的天文教育近况。大家都认为在中小学开设天文课程,是STEM教育的重要一环,天文学所塑造的宇宙观、世界观,有助于人类对日趋尖锐的环境问题、政治问题、分立与对抗等找到更智慧的解决方案。同时各国的实践都证明,天文学锻炼学生的“空间思维”,而且与其他各个学科都紧密融合,是引导青少年进入科学殿堂的很好选择。


中国声音,亮点多多


本次研讨会设立了由28名专家组成的科学委员会进行报告遴选工作,中国中心派出了4名专家。最终入选的报告中,共有7个来自中国大陆的报告入选会议视频报告,11个报告入选张贴报告,为历次之最。各位报告人带来了众多精彩的案例分享和理论探究,介绍中国近些年来在天文教育方面的探索和实践。

在会议报告提交前期,中国中心组织网络会议对本次研讨会的注册和报告提交事宜进行了介绍,并且为部分报告人提供了翻译协助。此外,中国中心还和大会组委会协商,确定了报告材料的提交方式。会议举办期间,中国中心承担了4个会场的主持工作,并为中国报告人和参会者提供了技术支持和问题解答,协助中国天文教育工作者更好地实现对外交流。根据会务组的统计,本届研讨会的参会者中,中国参会人数在各参与国中排在第3位。


中国天文教育论坛同时开启


11月15日下午13:30-16:00,中国中心借本次研讨会的东风,在北京天文馆通过线上、线下会议的形式,组织了“中国天文教育论坛”。论坛邀请6位深耕天文教育领域的专家和老师,就天文教育的国际交流和中小学天文课程开发,以及中小学、研究机构的天文教育实践,分享各自的经验。本次论坛线上线下共有200多位参会者。

图为在北京天文馆现场参加中国天文教育论坛的嘉宾合影

图为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天文教育办公室主席Markus视频致辞

论坛由北京天文馆社团部主任、IAU OAE中国中心副主任李鉴主持。IAU OAE主席Markus先生发来祝贺视频,向大家介绍了IAU成立OAE并推广天文教育的初衷,对中国中心的组织工作以及北京科技国际交流中心的支持表示了感谢。北京天文馆王晓锋馆长通过视频连线致辞,阐述了天文教育的重要性,表达了对中国论坛和国际研讨会的期待。北京天文馆副馆长、IAU OAE中国中心主任齐锐研究员向大家介绍了中国中心的基本情况、工作成果和未来展望。

图为北京天文馆副馆长、IAU OAE

中国中心主任齐锐研究员致辞并介绍有关情况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李珊珊、北京天文馆李昕、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张文昭、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张君波、北京八十中学教育集团赵胜楠、北京师范大学大兴附属小学许明珠六名专家,从IAU与天文教育、国际国内天文竞赛、小学天文教材开发、研究机构的科教融合等多个角度,探讨了我国天文教育的方方面面。与会者们总结经验,反思不足,探讨未来基础教育阶段天文教育的发展模式。

在中国天文教育论坛结束之后,中国中心组织各位老师和专家们在线参加了第四届“邵逸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天文教育研讨会”的开幕式,介绍了研讨会的背景信息,并说明了参加研讨会的各项事宜。在北京天文馆线下会场参会的嘉宾还共同参加了研讨会的第一个分论坛,由中国中心进行了翻译和解说。

图为在北京天文馆会场,与会老师共同参与“邵逸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天文教育研讨会”的第一场论坛和讨论

本届邵逸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天文教育研讨会和中国天文教育论坛,是一次国际国内充分交流、线上线下紧密结合、科研科普人员和学校教师共同参与的多维度天文教育研讨活动。它的成功举办离不开北京天文馆的精心筹备和北京科技国际交流中心的大力支持,为国内外天文教育工作者搭建了良好的沟通、学习平台,促进了天文教育信息的传递与交流,必将对中国天文教育的国际交流和未来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北京天文馆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天文教育办公室中国中心供稿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与科技网无关。科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