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科技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留住 “水中猛虎” 指日可待——长江里的珍稀濒危物种(七)

发布时间:2022-10-05 06:10:55 来源:科普时报 字号: [ 大 ] [ 中 ] [ 小 ]

图片由作者提供


陕西省水产总站科考队日前在宝鸡市太白县监测发现,川陕哲罗鲑种群数量近20尾,最大个体约2.5千克。这是连续多年调查中发现数量最多、个体最大的一次,标志着该区域水生生态环境的持续向好。

素有“水中大熊猫”之称的川陕哲罗鲑,为独立物种,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栖息于长江上游,在世界哲罗鲑属鱼类中是分布最南的种类。近几十年来,因为人类活动影响,导致适宜川陕哲罗鲑的栖息地丧失了91%,使其陷入极度濒危困境。


冰川时期成为“南侵的残留鱼类”


生活在长江上游的川陕哲罗鲑,是一个没有亚种的独立物种,栖息于青海省果洛州的玛柯河水域,也是青藏高原上唯一存活至今的哲罗鲑。在世界5种哲罗鲑属鱼类中,川陕哲罗鲑是世界上分布最南的物种,位于北纬29—33°,主要包括四川省岷江、青衣江上游,四川省和青海省大渡河中上游,以及陕西省秦岭山脉南麓汉江上游的徐水河和台北河。

据文献记载,川陕哲罗鲑在第四纪冰川时期之前,分布在北纬40°以北地区,主要是伏尔加河流域以东至黑龙江流域。在我国分布于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及额尔齐斯河流域。

那么,它是怎么来到“最南”的呢?研究发现,在第四纪冰川时期,川陕哲罗鲑随着冰川从北向南扩散,而来到了这一地区的河流中,当冰期结束后,便就留了下来。学者称此为“第四纪冰川期由北方南侵的残留鱼类”。

作为“南侵的残留鱼类”,川陕哲罗鲑是研究中国鱼类区系形成和古地理学的有力证据之一,在动物地理学、古生态及鱼类系统与气候变化等多方面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水中猛虎”,牙齿锋利超过虎牙


身披花点、体型修长的川陕哲罗蛙,有着自己独特的生活习性,因为活泼健泳、性情凶猛,且常常单独活动,被划分为凶猛肉食性鱼类,获有“水中猛虎”之誉。

川陕哲罗鲑又俗称四川哲罗鲑、勃氏哲罗蛙,还被称为虎鱼、虎嘉鱼和猫鱼,其体型大,最大者可达2米左右,主要以捕食鱼类、两栖类和水生兽类为主,即使水生大型昆虫,甚至水鸟,也常常会成为它的美味佳肴。当然,如果没有活鱼,也会食用水中其他动物的腐肉。

川陕哲罗鲑之所以被称为虎鱼,不单单是指其性情像猛虎,还包括长相。在川陕哲罗鲑嘴中,上下都排列着尖锐的牙齿,其比虎牙还锋利。还有大肉鳍长在背部,真可谓虎背熊腰。除此之外,它的游动迅速快捷,也透着虎的那种凶猛劲儿。

川陕哲罗鲑最适宜的生态环境,是海拔700—1200米的山麓溪流,河窄水急、两岸高山遮蔽,水中含氧量高,常年水温较低,底质为砾石或砂石的水域。

与多数冷水鱼类一样,川陕哲罗鲑对繁殖环境的要求更严格,其产卵区一般要选在河流上游有急流深水的中部近岸缓流区,水温要在4—10℃之间,水深15—80厘米,底质应为砂或砂石。产卵前都是先筑巢,卵产在巢内孵化。


人工繁殖取得突破性进展


上世纪60年代之前,川陕哲罗鲑的各分布地均有踪迹。但在之后的几十年里,由于工程建设、森林被大量砍伐,使之生境不断压缩、挤占、污染,加之不合理的捕捞,导致其种群数量急剧下降,在不少分布地区已多年见不到其踪影。目前,仅在汉江上游大白河水域有分布,且数量极少。2021年,我国将其提升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各地在大救援中重点开展了两项工作:一方面开展专项调查,立法行动保护。明确规定禁止捕杀川陕哲罗鲑,并将其栖息水域规定为常年禁渔区。

另一方面建设保护中心,开展人工繁殖。已在大渡河上游建立了玛柯河川陕哲罗鲑保护中心,在太白河建立了保护驯养基地。经过多年的辛勤努力,在救治、驯养、人工繁殖等项工作中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已于2013和2014年两次成功进行了人工繁殖,2016、2017和2020年已开展了3次人工增殖放流,预计2023至2024年就可成功繁育出子二代。

相信通过一系列保护措施的实施,留住“水中猛虎”川陕哲罗鲑,指日可待。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与科技网无关。科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