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全球死亡人数中心血管疾病致死占到了1/3,中国每5例死亡病例中就有两例死于心血管病。9月29日是第23个世界心脏日。《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数据显示,我国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心血管病患者达到3.3亿人。
近期在《美国心脏病学杂志》上发表的一篇论文指出,与不上夜班的人相比,经常熬夜或上夜班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92%。
长期熬夜患心脏病的风险比正常人高一倍
在当今社会,无论是因为加班成为夜班族,还是因为近期考试、工作汇报挑灯夜战,熬夜已成为许多年轻人的新常态。但熬夜带来的危害很大,长期熬夜除了让人精神憔悴、记忆力下降外,还会导致睡眠不足,扰乱人体的自主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进而引起包括心脏在内的诸多器官功能紊乱。
长期熬夜怎么会影响我们的心脏?一般来说,熬夜族通常会伴随一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吸烟、饮酒等。这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可能会让漫漫长夜变得好过一些,但由此带来的高血压、肥胖等疾病,也恰恰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
研究表明,长期熬夜的人,患心脏病的风险比正常人高一倍。熬夜对心脏的影响是由于长时间的昼夜节律紊乱严重扰乱了人体内在的生物钟,使机体分泌过多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从而使血管收缩、血流减慢、血液黏稠度增加。
心脏也有节律,夜晚进入“睡眠模式”
昼夜节律是一种普遍存在的以24小时为一个周期的生物钟。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发现心脏也有一个独立的“生物钟”,它表现为自己固定的昼夜节律,白天心率快,晚上心率慢。心脏的这种昼夜节律是依靠神经系统的调节来实现的。在地球昼夜中,大脑感受到外界光线变化,通过一些神经信号来调节心脏节律。研究表明,如果将心肌细胞分离出来放在恒定的外界条件下观察,心肌细胞不会受到神经或其他因素的影响,一切变化都是由心肌细胞自身的调节所致。
为了更好地适应工作,心肌细胞会在白天和黑夜改变其内部钠和钾离子的浓度水平。白天离子状态更适合应对人们的日常生活,无论是运动还是情绪激动,心脏总能快速跟上。而到了晚上,心肌细胞通过离子浓度变化将其调整到“睡眠模式”,让心肌得到充分休息。如果长时间加班熬夜,逆心脏生物钟而行之,心源性猝死等风险将大大增加。
作息规律,保证睡眠质量
如何预防长期熬夜和睡眠不足对心脏健康带来的不利影响?首先,我们要保持科学规律的作息时间,尽量避免熬夜加班透支身体;如果熬夜加班不可避免,则必须要尽可能在熬夜后补充睡眠,保证充足的休息。需要注意的是,虽然睡眠时间个体差异性较大,但熬夜最好不要超过晚上12点;睡前8小时内不要喝茶、饮用咖啡和维生素功能饮料等提神产品,保证睡眠质量,午觉时间建议控制在30分钟左右;平常也要创造条件进行有氧活动,增强体质。
心脏是人体的发动机,它日夜不停地跳动,为血液循环提供动力。成年人最大的自律就是要作息规律,保持身体健康,生活中要多注意保护心脏,合理安排工作和学习,调整生活节奏,尽量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学会给自己留下放松的时间,让自己的身心得到充分休息,改善精神紧张,减轻压力。
(第一作者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病医学部教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学组委员,第二作者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病医学部硕士研究生)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与科技网无关。科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