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科技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报告显示:我国大部分城市健康水平较低

来源:中国科普网 字号: [ 大 ] [ 中 ] [ 小 ]

我国首份全国城市健康大数据报告12月28日公布,其中显示,我国大部分城市健康水平相对较低,“卫生城市”转型升级“健康城市”亟待加速。该报告由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联合编写。


我国城市健康“全景图”


报告中将我国80个主要城市分为引领型、优质型、平均型、发展型、追赶型五个级别。其中,引领型城市5个,全部为中心城市;平均型城市26个,包括4个中心22个一般地级市,追赶型城市9个,均为一般地级市。

 5个引领型城市是深圳、杭州、南京、北京、上海。这5个城市的各项指标优于其他城市,健康服务、健康行为领先,卫健康系统资源投入多。

广州、成都、宁波等14个优质型城市各项指标次优,设施、环境和效用指标与引领型城市较接近。

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健康城市研究高级研究专员李栋介绍,平均型城市的短板是居民健康行为和健康服务水平相对较低;发展型城市的健康服务、健康行为、健康设施较落后;追赶型城市整体指标落后,其中健康服务、健康设施、健康环境的差距较大。

从人口规模看,超大城市总体水平较好,但人口规模密度大,健康设施配置有短板;特大城市设施配比有优势,但环境问题较为突出。

 

特色五个指标成评价“标尺”


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尹稚介绍,我国城市健康影响要素纷繁复杂,区域发展不平衡,各主体的理解和需求差异巨大,整体和细分的准确数据难以获取,因此国内缺乏一套覆盖全国且可横向比较的客观评估城市健康的标准。“清华城市健康指数”正是瞄准这一研究空白,首次实现可度量、可比较、多主体、多环节的中国主要城市健康评估“从0到1”的突破。

李栋介绍,“清华城市健康指数”在指标体系设计上,形成了一主两辅的总体框架。

主视角按城市健康要素划分,共包括健康服务、健康行为、健康设施、健康环境、健康效用5个评价板块,16个评估领域,53个评估项目。另外还分为城市治疗视角、建设过程视角。

“健康城市是一个动态过程,而不是最终结果,所以我们的标尺也是动态调整的。”尹稚补充,该指数将通过长期并持续更新的评估监测,为城市健康发展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引导城市建设抓重点破难题,补短板锻长板。

业内人士分析,该指标体系实现了一定的探索和创新。首先同步了全球最新理念,其次注重体现中国特色,从数据源看,此次有56%的三级指标来源于大数据和新数据。

 

健康城市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目前,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过60%,建设健康城市,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伴随城镇化发展步伐加快,中国城市在面临一系列经济、社会、环境的“城市病”难题同时,还面临人口老龄化、亚健康状态及慢性病、精神性疾病的大幅攀升。

 1984年,世界卫生组织首次提出“健康城市”概念,1989年中国启动“卫生城市”创 建,我国健康城市作为一个系统概念,内涵和外延不断革新发展。

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健康城市研究中心特聘教授王宇介绍,“未来,我们将继续大力开展城市健康指数研究工作,并逐步向乡村延伸,最终实现我国全地域、全人群、全周期覆盖的健康评估监测。”王宇介绍,“清华城市健康指数”长远计划包括四大方面:一是不断优化完善指标体系,使其成为与时俱进的重要政策工具,更好适应快速发展和变化中的中国现代化进程;二是持续不断的成果输出,未来将按年度发布城市健康指数总报告、按季度发布专项研究成果,并每5年进行阶段性评价,编写“清华城市健康蓝皮书”;三是进一步拓展合作圈,建立面向“健康中国”战略的多源大数据库;四是加强政策建议,有效服务政府决策与地方实践。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与科技网无关。科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